该【伤寒论学习与临床应用 】是由【sanyuedoc201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伤寒论学习与临床应用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伤寒论学习与临床应用
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
吕 英
师父:弟子自学医以来,所阅之书既多,冥思苦想,反滋困惑愈繁,常有不进反退之感,甚惭,愧对师父耳提面命殷殷之期盼,以至惧见吾师作逃避之懦状,愧甚愧甚!师父常谓“不放弃”,弟子特就平日最困惑处求教于吾师,请吾师不嫌弟子浅陋以解吾惑。
《黄帝内经》和《伤寒论》理论体系相同吗?《黄帝内经·热病论》中的三阴三阳和《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是一回事吗?
病气、正气的运行方向是反的(升降出入)。
《伤寒论》是如何撰成的?里面的113方是张仲景一人一时之作吗?还是继承并有所发挥?有人认为《伤寒论》的发展脉络是《神农本草经》——>《汤液经法》——>《伤寒论》,属于《汉书·文艺志》中所谓经方家一派,而不是《黄帝内经》所属医经家一派。师父怎么看?
序曰: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3、《伤寒论》是一个什么样的辨证论治体系?是经络脏腑辨证?是五运六气理论?是八纲(或加上半表半里为九纲)辨证?还是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六经的由来:昼参日影,夜考极星。是六条恒定的法线。对应主气。但主气在人的感知世界里是觉察不到的。通过客气的变化人类觉知、认识、驾驭、战胜。天地一气。
六经内涵:疾病区域的划分;发展的阶段;性质的确定。人:以体内六气的变化为根本。凡病皆为本气自病。——两个先天。
病:天地六淫之气与患者体内六气相互作用产生。但体内太阳到厥阴六经是根本,自然界风寒热湿燥火是条件,临床的表现视伤于何经便显现相应经的异常变化,但极少是单一的属性。如熟知的感寒化热等等。
少阴病是里证还是表证?如为里证,《伤寒论》第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如何理解?里证可发汗?——腠里
《伤寒论》中的方子如对证有神效,可谓百试百效,但对疾病的认识有没有问题?桂枝汤证就是中于风?麻黄汤证就是伤于寒?还有茵陈蒿汤证的发黄,古人的看法是湿热相蒸而外显脾土之本色——黄色,而现代医学已证明黄疸多由于肝胆疾病造成,但是不管怎样,茵陈蒿治疗黄疸却很有效果。这样是不是可以认为古人对疾病的规律和治疗方法是正确的,但限于当时的认知水平,对病因病理的认识往往是有问题的?
医者:中西文化贯通 民族的是世界的
01
03
02
民间有很多所谓秘方秘药或验方,没有什么理论基础,却各有其适应证,证相符,百试百中,不相符则不效,这样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方证相应”,即“方剂的适应证”?《伤寒论》的方子是否也可以这样理解?
《伤寒论》是一部方法论。
都说僵蚕祛风,真的是有风邪在病人身上,要用僵蚕祛除掉吗?依如此类。
天人一体观:同气相求,用动物之灵性对抗病邪之性。《花雨满天》
01
太阳时——寅卯辰
02
阳明时——巳午未
03
少阳时——申酉戌
04
太阴时——戌亥子
05
少阴时——亥子丑
06
厥阴时——子丑寅
三阴三阳时空图
2
阳气之势(从大到小)——排序相同
3
最大阳对应寅卯辰
1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5
少阳对应申酉戌
4
二阳对应巳午未
理论依据: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
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下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见少阴,左太阴,右厥阴;见太阴,左少阳,右少阴;见少阳,左阳明,右太阴;见阳明,左太阳,右少阳;见太阳,左厥阴,右阳明;所谓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见也。
上者右行 ——地右旋(大到小)
STEP2
STEP1
《脉经·扁鹊阴阳脉法》:“脉平旦曰太阳,日中曰阳明,日晡时曰少阳,黄昏曰少阴,夜半曰太阴,鸡鸣曰厥阴,是三阴三阳时也。”
思考:阳的排列相同,阴的排列与三阴时空图有不同。
伤寒论学习与临床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