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伤寒论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黄仕沛.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伤寒论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黄仕沛 】是由【43563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伤寒论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黄仕沛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
黄仕沛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组成
来源
本方出自《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也见于《金匮要略•虚劳》附方。《千金翼方》“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金匮要略•肺痿》附方。《外台》“炙甘草汤,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
关于本方的方证及病机
(1)心动悸
心悸是一种自觉症状,患者感觉到自己的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现象。
仲景书上的“心动悸”与心下悸、气上冲、惊、悸而烦、胸满等都有可能是“悸”或与“悸”有关的不同表述。
(2)脉结代
“脉结代”是间歇脉的并称
《伤寒论》178条对结代脉作了很淸楚的注释:“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者,必难治。”
(3)关于第177条“伤寒”二字。柯雪帆认为不应怱略本条经文中冠首的“伤寒”二字。
(4)本方证病机及临床使用指征 本方证的病机为阴阳气血倶虚是毫无疑义的。但气血阴阳之虚又应以阴虚血虚为主。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炙甘草汤方小议
此方可以说桂枝汤的衍化方
即桂枝去芍药汤,更加人参,生地黄,麦门冬,阿胶,麻仁,连同淸酒合共十味
《经方实验录》曰:“本方有七方分阴药,三分阳药,阴药为体,阳药为用。”此方动静结合,阴阳兼备,结构严谨,面面俱到,剂量特重,用宏效彰,用得恰当,每收奇效
关于本方的主药
此方名炙甘草汤,用甘草四两。大多学者认为本方君药应为炙甘草
本方用生地黄重达一斤,多有认为本方君药为生地黄者
关于生地、麦冬等在本方尚有一个作用是制约桂枝、生姜等辛燥之品。
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说得好:“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枝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添加标题
炙甘草汤是桂枝去芍药汤𧗠化而来,此方离开桂枝则通阳复脉无从说起
添加标题
仲景条文中涉及“悸”或类似“悸”的条文约有二十多处。方剂近二十首,其中十六首用上桂枝
添加标题
而与“脉结代,心动悸”最为近似的是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添加标题
胸满很多时是心悸的不同表述,但有些胸满未必就是心悸,很多时仍用芍药的,如柴胡桂枝汤之“心下支结”,大柴胡汤之“心下急,郁郁微烦”,“心下满痛”,都不忌芍药。即使心悸如果没有与间歇并见,也未必一定要去芍药。
添加标题
大多注家认为芍药阴寒酸敛,不利于胸阳的伸展。故21条方证要去芍药。但我以为心悸(胸满)而又与间歇脉并见才是必去芍药的原因
本方其他用药特点
酒 本方以清酒七升,水八升煎煮。是仲景一个特色。酒起到“溶媒作用”,有利于地黄、麦冬等有效成分析出。
麻仁 不应以为麻仁只是润燥通便而怱略之。也不应以为不可解而以他药代之。徐灵胎说过:“一药有一药之性情功效”。
大枣 大枣也是容易被人忽视的一味,此方用三十枚是仲景方中用大枣最重者
关于本方剂量
关于本方的煎服法
本方经典煎服法:“上九味,以淸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水酒同煎,大多医者认为不用酒,效果稍逊,我临床观察也有同感。故病重者大多加酒。
煎好的药液稠厚香甜,酒精已挥发殆尽,即使不能饮酒者也无妨。
案一
按:此例患者,一剂起效。连服数月,肌肤胖嫩,肤色白里透红。相信此方能增肥美容。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案二:
此证脉象散乱,参伍不调,为失神之脉。内经谓:“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实属险象,姑以复脉汤救之。
复脉汤后世称心之阴阳两虚。
此例若执其唇舌红焦干裂,必认定真阴亏损
吴鞠通设加减复脉汤。于炙甘草汤去人参桂枝、大枣、生姜,再加白芍。变为纯阴无阳之方,无非养阴药之堆砌,试问何能复脉?何以治“心中憺憺大动”?
此例固有真阴枯竭之一面,更不能忽略心阳不振之一面。心阳不振则心动悸而脉结代。非桂枝无以温壮心阳而复脉。故于方中用大量之地、冬、胶、草,而参、桂仅用十克。不至过于雄烈,于阴血无伤也。正如《血证论》说得好:“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
服一剂视情况再作进退。次日见其唇焦稍解,方再加十克桂枝。又患者第一天泻五次,第二天泻三次,是地、冬、麻仁润下之性使然,不得已第三天以茯苓易地黄,去麻仁,减麦冬,免地、冬润下又再伤津液。增西洋参、五味子,姑作救津之用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此患者经此一役后,至12月15日,其女儿又来电说她声音嘶哑,我即往视之。听其诉说声音嘶哑外,咽喉又干又痛。察其舌虽非如上次舌干光红,唇干焦开裂。但红而少苔。《金匮》:“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即以原方麦冬用60克。两剂声开。前后共进八剂而痊
又过一月,2012年1月20日,数天前发热后,忽意识模糊,胡言乱语,烦躁,夜不眠。舌更红而少苔,如剥油猪腰,舌边溃疡。主管西医谓是脑缺氧,疑脑梗塞。此“心中烦,不得卧”。乃真阴亏损,壮火复炽,元神不守。即以黄莲阿胶鸡子黄汤。五剂而诸证悉除
又三月,2012年月31日,家属又来电说今日突然又语言表达障碍,间有乱语,CT报告说是“脑梗塞”。又往视之,见其心中了了但不能表达。儿女亲朋名字均叫不出。写一首唐诗给她读,却认不出字。心情十分焦躁。舌象又是略红少苔。
《金匮》防已地黄汤“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遂仿风引汤法合防己地黄汤。生地用120克,并重用金石介类。三剂。服药后,其女儿来电说已可以讲出子女名字,能与来访者对答如常
综观四次战役,均围绕阴虚两字。但用方各异。假如只论阴虚阳虚,用药漫无边际,方不对证,效必不应。诚如徐灵胎说:“今则以古圣之法为卑鄙不足道,又不能指出病名,惟以阳虚阴虚肝气肾弱等套语概之。”是终属无功的

伤寒论炙甘草汤小议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黄仕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35638
  • 文件大小1.91 MB
  • 时间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