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分析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分析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 】是由【wz_198613】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分析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分析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迅速成为热点。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气藏,由于储层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质,其开采难度较大,因此对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页岩气储层孔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表征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本概念
孔隙是指岩石中的空间,包括肉眼可见的和微观内部的空隙。页岩气储层作为一种低孔、低渗的致密岩石,其孔隙结构具有多样化、复杂性和规模小的特点,因此页岩气储层中的孔隙类型较为丰富,包括裂隙孔隙、微孔隙和纳米孔隙等。
1. 裂隙孔隙:指由于地壳运动、沉积和构造变形等因素所造成的岩石裂开,形成了裂隙。在页岩气中,裂隙是一种主要的存储和运移介质,~1mm。
2. 微孔隙:指孔隙的直径在2~50nm之间,主要由于颗粒物之间的隙隔所形成。微孔隙分布较为均匀,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和渗透率。
3. 纳米孔隙:指孔隙的直径小于2nm,主要由于岩石表面的吸附、化学反应和离子交换所造成。纳米孔隙数量较多,空间较为分散,在页岩气储层中作用较为重要。
二、分类
在页岩气储层中,由于储层岩石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质,其孔隙结构多样化,因此可以根据孔隙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
1. 直接性与间接性孔隙分类
直接性孔隙是指裂隙类和孔隙类,主要通过直接作用的形式存在于储层中。间接性孔隙是指由于油气在岩石中的分布不均,使得流体与固体之间形成的间接性空间。
2. 宏观孔隙与微观孔隙分类
宏观孔隙是指直径大于50nm的孔隙,一般包括岩屑孔隙、溶解孔隙和含气孔隙等。微观孔隙是指直径小于50nm的孔隙,一般包括裂隙孔隙、微孔隙和纳米孔隙等。
3. 全孔隙和有效孔隙分类
全孔隙是指储层中的所有孔隙总数。有效孔隙是指孔隙体积与储层总体积之比,能够有效存储和运移油气的部分。
三、表征方法
为了更好地获取和解释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特征,需要根据不同孔隙分类选择不同的表征方法。
1. 核磁共振(NMR)技术
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无损测试技术,主要用于测定岩石样品中水的含量和分布。通过测定水在岩石中的自由、束缚和交换等状态,可以推断出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分布等参数。
2. 气体吸附技术
气体吸附技术是一种静态和动态实验方法,主要基于吸附原理。通过对气体在岩石表面的吸附量进行测试,可以推断出岩石孔隙结构和孔隙大小等参数信息。
3. 流体置换技术
流体置换技术是一种利用岩石样品和流体置换时发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来表征孔隙的方法。在实验中,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不同类型的流体置换,从而可以推断出储层孔隙结构和孔隙度等参数信息。
综上所述,页岩气储层孔隙的分类和表征是页岩气勘探评价和开发利用的基础。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同时,应结合实践经验,综合应用各种表征方法,进一步提高页岩气储层的开发利用效率。

分析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3
  • 文件大小11 KB
  • 时间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