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儿科护理学第九章.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儿科护理学第九章 】是由【wyj199215】上传分享,文档一共【9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儿科护理学第九章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第九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小儿贫血总论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目的要求】
熟悉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了解小儿贫血的定义、分度、分类方法、 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掌握营养性缺血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掌握营养性缺血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防治原则。
1、讲述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2、介绍小儿贫血的定义、分度、分类方法、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3、讲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重点介绍铁的代谢、缺铁的原因、缺铁对各系统的影响。
4、讲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介绍有关铁代谢的检查。
5、具其缺铁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6、介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措施、着重铁剂的应用方法及输血治疗。
7、结合维生素B12、叶酸对核酸代谢的作用,讲述营养性巨细胞贫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分别讲述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8、分别讲述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叶酸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及诊断依据。
9、讲述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的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小儿造血特点:
胚胎期(或胎儿期)造血
生后造血
小儿血液特点: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及其变化规律
白细胞数和分类及其变化规律
血小板数和凝血功能
血红蛋白种类及其变化规律
血容量及其变化规律
小儿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
胚胎期造血或胎儿期造血的三个阶段:
中胚叶造血期:胚胎第3-6周的主要造血部位
肝、脾造血期:胚胎2月-胎儿6月的主要造血 部位
骨髓造血期:胎儿6月之后的主要造血部位
胚胎期造血的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割的。
小儿造血特点—胚胎期造血
胚胎期(或胎儿期)造血变化图
小儿造血特点—生后造血
骨髓造血:为生后主要造血部位,制造各种血细胞。
骨髓分为 红骨髓 骨髓现实的造血能力
黄骨髓 骨髓潜在的造血能力
婴儿期:全部为红髓
儿童期(5-7y前):红髓多,黄髓少
年长儿:红髓少,黄髓多
小儿造血特点—生后造血
正常小儿主要为骨髓造血,髓外造血极少 当机体需要增加造血时(如:感染、溶血、贫血、骨髓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纤维化等情况),由于小儿生后头几年(5-7岁前,尤其是婴儿期)缺少黄髓,骨髓造血储备能力甚少,此时肝、脾、淋巴结可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期造血状态,称为EMH。其基本特征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病因除去后可恢复正常的骨髓造血状态。
(extra-medullary hemotopoesis)
骨髓造血
<5岁为红骨髓全部造血
5-7岁出现黄髓,又造血潜力
18岁仅限扁平及长骨骺部






婴儿期(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 贫血等)
造血需要↑时,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RBC(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儿科护理学第九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yj199215
  • 文件大小7.12 MB
  • 时间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