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5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通用篇).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3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2025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通用篇) 】是由【448】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0】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通用篇)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









2025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通用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1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我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下面我先说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要求学生认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克,再认识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实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 1克、几克有一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质量计算。
  2、继续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认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认识。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教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学生有可能答出:比较轻的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2、点明课题。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的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答:用秤称。
  3、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教师着重给学生介绍一下天平的组成及用法。
  设计理念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在生活中体验感悟
  1、克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有多重。
  (2)用天平称:一枚二分硬币重约一克。
  (3)再用手掂一掂:一克大约有多重说说自己的感受?
  (4)举几个生活中大约重一克的物品的`例子。
  (5)掂一掂桌子上的学称一称。
  (6)用手掂一掂学习用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2、千克的认识
  千克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八个环节来进行:
  (1)用手掂一掂:估一估一袋盐大约有多重。
  (2)看标注:一袋盐重500克。
  (3)教师问:两袋盐呢?
  (4)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重量。
  (5)教师问:两袋盐的重量用天平秤合适吗?
  生答:不合适。
  教师:那应该用那种秤来称呢?
  生:弹簧秤。
  生:台秤。










  (6)用弹簧秤称两袋盐的重量,得出:1千克。
  板书:1千克= 1000克
  (7)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8)称桌子上的学习用品称一称,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 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 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巩固新知
  课件展示:
  1、写出体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3、连一连。
  4、找错。
  设计理念
  本节课,学生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动手掂一掂、动脑估一估、动口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会感悟1克和1千克的实际轻重,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符合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充分享受了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2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所以分3步来实施:
  第一步:认识克。
  1、掂一掂,感受1克。
  教师拿出1枚2分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拿出1枚,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它的轻重,并告诉学生这枚硬币的质量约1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纽扣,螺丝钉,花生米等)。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第二步:认识千克。
  1、掂一掂,在学生建立了对克的初步认识的根底上,引入认识“千克”的教学,让小组的每一位学生都轮流提一提,掂一掂1千克洗衣粉有多重。
  2、数一数,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 )个;1千克果冻大约有( )个;( )瓶矿泉水约重1千克;
  3、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用盘秤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书包有多重,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第三步: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比一比:两包盐重,还是1千克洗衣粉重?
  3、看一看,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适宜?什么情况下用克适宜?
  把1克硬币与1千克洗衣粉同时放在两只手上,体验“克”与“千克”的质量区别,感悟称比拟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称比拟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比拟中感觉,在感觉中进一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
  在生活中实践,这个层次以练习为主,通过精心设计,力求到达“有的”、“有序”、“多样”、“有度”。为此,安排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根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适宜的单位。(教材第89页第4题)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重量单位克与千克的比照,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重量单位的能力。在这道题里,我采用重量单位建立联系,以及排除法来指导学生填单位。
  2、深化练习:
  改错题:慢羊羊收到了懒羊羊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您好!我参加夏令营已经9天了,最近我的身体更加强健了,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两个小伙伴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
  慢羊羊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
  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并记录所购物品的重量)。这样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开展。










  在练习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接着又提出新的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提出希望,既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又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
  整节课,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在教学中将设计一下四个环节:
  (一)动画激趣,优化导入
  上课伊始我通过播放《龟兔赛跑》儿歌舒缓学生的紧张情绪,在结合故事情景设置疑问:兔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物体为什么会感觉很重,导致再次输掉比赛引出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激发到制高点,再通过平时逛超市购买物品的经历引出国际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准确认知










  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建立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要让他们感受并能准确的体会克和千克,需要建立在大量鲜明深刻的感知上。因此,我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先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然后认识千克的质量观念并沟通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
  1、在建立“克”的质量观念这一层中我主要通过以下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①猜一猜1粒花生的重量。
  ②.掂一掂1粒花生的重量,初步 感知1克。
  ③称一称。利用天平1粒花生的重量 ,
  ④利用1粒花生的重量是1克,逐步感知5克,10克,100克
  ⑤设问1000粒花生是多少克?如果想买1000克花生怎么办最快?
  2、在这一层次之后,我又引导学生通过2个活动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①拎一拎。让学生分别用手拎两袋500克的盐、1000克洗衣粉的质量。同时提示到,当物体的质量达到1000克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更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那就是1千克。这一活动让学生通过肌肉用力的意识帮助形成较牢固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一个较为完整的从克过渡到千克的认知过程,进而归纳得出1千克=1000克( 并进行板书)
  ②找一找。让学生结合生活,列举生活中大约1千克质量的物体。
  以上把1克---50克---500克---1千克几个质量,通过猜,称,掂,估,拎,找的过程将新课教学层层深入,课堂中尽可能创造条件,多给学生亲身经历质量的过程,进而全面系统的经历认知,体验,掌握。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师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突破了学生对质量的准确感知这一难点,更为给学生呈现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认知过程。
  (三)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2025年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通用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48
  • 文件大小46 KB
  • 时间2025-02-1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