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赏析
——信0905-3班刘崇崇
《红高粱》,这是一部用血和激情写成的小说,弥漫着屠杀、血腥,与死亡恸哭,更回荡着对生命的颂歌。红高粱是挑战传统的见证,是民族生机的征兆。
莫言自己评论这部作品时说:“这部作品恰好表达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共同心态,在长期的个人自由受到压抑之后,《红高粱》张扬了个性解放的精神——敢说、敢想、敢做。”
确实,在高密东北乡这片神圣的土地上,生活着以及流淌着高粱般血液的人们。
在小说《红高粱》中,作者分两章来描述,一章是以生机勃勃的红高粱为题;另一章则是以坚毅刚烈的高粱酒为题。全文是以两条平行线索来穿插的:一条是写“奶奶与爷爷”的曲折爱情,是对“奶奶”的回忆,那是过去的事;另一条则描述了现在“爷爷与父亲”的情况。这是一篇线索清晰明了的小说,读后让我觉得这种方式是我们写作时应该借鉴的,也是一篇好文章的关键所在。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则是小说中闪亮的一点。
“爷爷”,他是一个轿夫,但却胆敢为了“奶奶”、为了一段“奸情”去杀人;他本是个农民,却为反抗日寇而成为“余司令”;他是一个劳动者,一个杀人犯通奸犯,一个土匪,而他又是个抗日英雄,这样一个充满了让人着迷的男性的力与美,然而如此这样的一个形象,却集美丑善恶于一身,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让我们真正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正义以及罪恶”。
他是红高粱的化身,他血液里迸射出来的是生命的活力。
“奶奶”,她本是一个女子,却敢爱敢恨,深明大义,具有男子汉的气概。她大胆刚烈,敢说敢做,正如文中所说“她老人家不仅是抗日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妇女自立的典范。”她极端反传统,作为一个主宰自己命运的女性,奶奶反叛了传统的价值道德观念。当她被父母为一头毛驴而许配给麻风病人单扁郎时,她勇敢的选择了与爷爷通奸,以此来惊醒反抗传统的束缚,她勇于冲破婚姻的牢笼,寻求所爱;她撑起了高粱酒的生产,成为全乡最富有的人家。
她是红高粱的化身,她血液里散发出来的是生活的勇敢。
《红高粱》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也几乎都是读者所能强烈感受到的。
比如“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红高粱》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就告诉读者,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读者的“欲读欲”,使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红高粱》的空间与文字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文字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虽然稍有些枯燥和冗长,但是却贴切的描述着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其次最为所动的便是整体情绪氛围的营造,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红高粱》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红高粱》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作者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红高粱》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
笔下的红高粱,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