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
2018/2/26
1
第一章
中国戏曲文化概说
戏如人生
阳刚阴柔生旦净丑舞台小社会
峰回路转沧海桑田社会大舞台
2018/2/26
2
一、关于中国戏曲
、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
:
德国·布莱希特体系
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中国·梅兰芳体系
:宋元杂剧、南戏,明清传奇,清后期京剧,目前各地三百多个戏曲剧种所上演的古装戏、现代戏以至荒诞剧都在包括之内。
2018/2/26
3
二、戏曲在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戏曲文学位居叙述类、抒情类和戏剧类三大门类的高地与结合部。
戏曲艺术位列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四大门类的综合部。
2018/2/26
4
林语堂先生《戏剧》一文讲:
“从纯粹的文学观点上观察,中国的戏曲,包括一种诗的型式,其势力与美质远超于唐代的诗,著者深信,唐诗无论怎样可爱,我们还得从戏曲与小调中寻找最伟大的诗……一个人先读了正统派诗然后再谈戏曲中的歌辞(中国戏曲,前面已经指出,可认为诗歌的集合),他所得到的感觉,恰如先看了插在花瓶中的美丽花枝,然后踱到开旷的花园里,那里其繁锦富丽另是一番景象,迥非单调的一枝花可比了。”
2018/2/26
5
三、戏曲的艺术特征
:包括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
是对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
这种唱、念、做、打的表现手段不是一时一地的发明。
2. 虚拟性:指场景、道具都有强烈的象征性;
虚拟性首先表现为对舞台时间和空间处理的灵活性;
其次表现在对现实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发明的具体表现上。
:表演的过程及形式都已经形成高度的规范化和固定化。
:戏曲的一切表演都要追求“好听、好看”“无声不歌,无动不舞”(装饰、服饰、脸谱等也都要美)。
、历史性、现场性:高台教化,认识历史,认识人生,现场效应,“一次过”的艺术。
2018/2/26
6
四、中国戏曲的文化定位
戏曲产生于封建时代;受到上流社会的歧视;与下层劳动群众的关系更为密切,是穷苦大众的精神食粮。
,时代的发展,和不少艺术一样进入到“高雅艺术”的行列(文学上的诗词小说也是如此)。
,语言生动畅晓:
情节结构多为“一人一事,一线到底”,语言多为白话和方言俗语。
2018/2/26
7
,强化节日代代传承:
节日在民众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节日与原始信仰有密切关系;节日与农事相关联;节日具有调节生活的重要功能。
节日帮助戏曲集结观众,增强戏曲对观众的吸附力。
节日又制约着戏曲文化形态的生成。因为戏曲,节日被强调,更披上了美丽多姿的彩服,使人依恋难忘,增加了节日的内容。延续至今,以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珠联璧合,成为当代中国一景。
2018/2/26
8
中国戏曲文化形态的定型
9
一、中国戏曲文化形态在元朝得以成熟并定型
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借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王国维
10
中国戏曲4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