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
苏州园林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初一(6)
提供者
崔秀坤
课时
2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语文版)七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课文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而使读者不仅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又得到美的享受,是一篇很好的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作者经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找到苏州园林在不同中的共同点,再现它的画意美,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社区)n wR/],HR M0QLB3Y o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4、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园林的美丽风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U6IdI"u9JB5、理解课文总说和分说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gpA-K0P oZ6、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对苏州园林有具体的感观,从而激发学生欣赏并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社区(|/`EV ~X0a_C&q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班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但学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对于自己可以动手实践、探究的课题来说,学生的积极性特别突出。但是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还不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怎样阅读说明文。这是初一年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先让学生们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在说明文中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及效果,为学习本单元的说明文作铺垫。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学习课文之前,利用书籍、网络等课程资源辅助教学,指导学生登录\'园林\'\'旅游天地\'等网站,走进图书馆,了解苏州园林的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充分预习,探究课后习题,养成自学的好习惯。
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做积累字词知识的读书摘录卡。社区US;lO;Z,lM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时间安排
导
入
新
课
1、春天已经过去,同学们恐怕还没有出去看过美丽的风景吧!
2、同学们想不想去欣赏我国最美丽的风景呢?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我国最美丽的园林景色。好吗?
4、 但是我们得找一位导游才行,找谁呢?
5、叶圣陶是什么人?可靠吗?
6、播放教学图片。
1、学生回答:没有!
2、学生兴高采烈地回答:想!
3、学生兴奋地回答:好啊!
4、 叶圣陶
5、随即同学们就打开了课本,全体学生快速的读了作者简介,纷纷发言。
1、通过图片和介绍,让学生初步体味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以图片营造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艺术美感。
(5分钟)社区(a/LT'i'mm0C/y
教
学
新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