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硝酸酯类与钙拮抗剂预防脑血栓形成的比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硝酸酯类与钙拮抗剂预防脑血栓形成的比较
杜静
阜新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    要:
目的分析硝酸酯类与钙拮抗剂预防脑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68例行高压氧治疗的住院患者,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口服硝酸甘油或消心痛治疗, 对照组患者口服西比灵或心痛定治疗,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脑血栓发生情况、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值。%%,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黏度(全血、血浆) 和红细胞比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血黏度(全血、血浆) 和红细胞比积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 两组患者IM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治疗后6个月, 观察组患者IM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硝酸酯类药物预防脑血栓的作用优于钙拮抗剂,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脑血栓; 硝酸酯类; 钙拮抗剂;
高压氧是一门新型的独立学科, 高压氧治疗可快速提升人体内血氧含量, 有效改善患者缺氧症状, 其临床应用已十分广泛, 深受患者好评。但应用高压氧治疗的同时还会引起多数血管收缩, 诱发脑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 临床上通常采用硝酸酯类或钙拮抗剂预防脑血栓形成[1]。本文就硝酸酯类与钙拮抗剂预防脑血栓形成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行高压氧治疗的住院患者68例参与本次研究,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19例, 女15例;年龄40~82岁, 平均年龄(±) 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5例, 糖尿病10例, 冠心病12例, 高血脂6例。对照组中男21例, 女13例;年龄42~85岁, 平均年龄(±) 岁;合并疾病:高血压17例, 糖尿病11例, 冠心病11例, 高血脂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具有临床可比性。排除认知功能不佳、合并严重心脑肾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本人同意, 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依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情况和前后2次头颅CT检查结果对照确诊脑血栓形成。
方法
高压氧治疗
应用多人空气加压舱治疗, m Pa, 面罩吸氧, 吸氧时间为80 min, 中途暂停10 min, 1次/d, 以10 d为1个疗程。
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进舱前30 mg或消心痛10 mg治疗, 对照组患者口服西比灵5~10 mg或常规服用心痛定治疗。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发生脑血栓的例数和比率。(2)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情况, 包括血黏度(全血、血浆) 和红细胞比积。(3)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

硝酸酯类与钙拮抗剂预防脑血栓形成的比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57 KB
  • 时间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