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火控系统
7分
开放分类:军事学军事装备社会
收藏分享到顶[1]编辑词条
新知社
人人网
开心001
新浪微博
网易微博
目录
1 发展情况
2 部件发展概况
3 瞄准控制方式
4 性能比较
5 发展趋势
6 参考资料
展开全部
1 发展情况
2 部件发展概况
光电观瞄设备
火控计算机
弹道修正传感器
自动修正量传感器
火炮与瞄准线稳定与伺服系统
3 瞄准控制方式
扰动式
非扰动式
指挥仪式
4 性能比较
5 发展趋势
测距仪
光电观瞄设备
火控计算机
弹道修正传感器
瞄准控制方式
自动跟踪技术
6 参考资料
收起
摘要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添加摘要。
坦克火控系统
坦克火控系统是控制坦克武器(主要是火炮)瞄准和发射的系统,用以缩短射击反应时间,提高首发命中率。按瞄准控制方式分类,现代坦克火控系统可分为扰动式、非扰动式和指挥仪式3类。
坦克火控系统-发展情况
坦克火控系统从问世到现在,大体上可以分为4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的第一代坦克火控系统只配有简单的光学瞄准镜。这种光学瞄准镜用视距法测距,即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已知,那么就可通过它在瞄准镜视场中所占的mrad分划数估算出或直接读出目标距离,接着就可装定瞄准角。用这种方法,在900m时,则命中率显著下降。目前,一些坦克的应急工作方式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主战坦克
50年代装备的第二代坦克火控系统在原光学瞄准镜的基础上增配了体视式或合像式测距仪和以凸轮等为函数部件的机械式弹道计算机,性能比第一代有了明显改进,在1300m距离内,射击标准目标的首发命中率为50%。
60年代初期装备的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由光学瞄准镜、光学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组成,并且开始配用了一些弹道修正传感器。这种火控系统在1400m的距离内原地对固定目标的首发命中率为50%。
上述3代坦克火控系统的缺点是不能预测运动目标的射击提前角,因此不能射击运动目标,而且由于没有一种比较理想的测距仪器,命中率比较低。随着激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是一种精度高、操作简易、快速的测距仪器,与火控计算机等组合成的火控系统是提高坦克火炮命中率的重要途径。因此,美国休斯飞机公司(Hughes Aircraft Co.)从1965年底,试验用的样机研制成功,定名为柯贝达(Cobelda),后来改名为萨布卡(SABCA)。休斯飞机公司根据从该火控系统中所获得的经验,正式为M60A3坦克设计了带激光测距仪的综合火控系统,主要由测瞄合一的车长激光测距瞄准镜、炮长昼夜瞄准镜、数模混合式火控计算机、目标角速度测量装置以及各种弹道修正量传感器组成,能在坦克短停时射击固定或运动目标。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的修正量有炮耳轴倾斜、横风和目标角速度,人工装定的修正量有气压、气温、药温、炮膛磨损和弹种等。在2000m的距离内,原地对固定目标射击时火控系统的首发命中率为90%。
坦克火控系统
进入70年代后,世界各国都相当重视坦克火控系统的现代化。不少国家研制成功并装备了综合坦克火控系统。
最近10多年来新发展的坦克火控系统,一部分是为了改装现装备的老式坦克而设计的,一部分是为新研制的坦克而设计的。尽管这些新发展的火控系统在总体结构、瞄准控制方式和性能数据上各有差异,但是所采用的技术却有许多共同或相似之处,反映了坦克火控系统的发展动向。目前对新型坦克装备的火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如下:
快速发现、捕获和识别目标;反应时间短;远距离射击首发命中率高; 坦克行进间能射击固定或运动目标;全天候和夜间作战能力强;操作简便,可靠性高;配有自检系统,维修简便;具有较高的效费比。对改装老式坦克用的火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如下:在与老式坦克性能相匹配的前提下,基本上满足现代先进坦克火控系统的某些要求;安装简单迅速,通用性好,既适用于西方国家制造的老式坦克,也适用于苏制T系列坦克;坦克改动量小,改装成本低;可靠性高,操作和维护简便;功耗低,尽量利用车辆上原有的电源;体积小,不过多地占用坦克炮塔内的有效空间。
坦克火控系统-部件发展概况
现代坦克火控系统一般由光电观瞄设备、火控计算机、弹道修正量传感器以及火炮稳定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坦克火控系统
光电观瞄设备
现代坦克火控系统的光电凤瞄设备通常包括昼用光学瞄准镜和夜视仪器。对一个完善的坦克火控系统来说,车长和炮长都单独配有光学主瞄准镜和辅助瞄准镜。炮长主瞄准镜采用望远式或潜望式两种结构,基本上都与激光测距仪和夜高仪器组合,构成测瞄合一
坦克火控系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