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小学分校“诵读经典亲近母语”儿童阅读实践与探究
小学分校朱海珠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营造书香社会,倡导读书之风,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也是社会生活的必然趋势。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质是重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而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淀、提炼、培育而成。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益起着关键作用。学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发展,以适应课改的需要,已成为每个学校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因此,母语文化是建构学校主流文化的主体之一,开放阅读教学是重构学校主流文化的具体措施之一,“诵读经典,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成长计划便是开放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之一。
经典是一个民族传承的文化精髓,是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经典之作数不胜数。从《三字经》开始,到我们现代的儿童诗文,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国外翻译过来的经典之作,都属于我们的母语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花。而母语教育正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根”的工程和“花”的事业。通过母语学习和诵读经典,将儿童的个体生命之流引入民族和人类的精神之源,同时催发新时代民族的美丽花朵——精神之花、语言之花、文化之花。
今天,人类已进入新的世纪,读书不仅成为一个人修养的标志之一,也成为人们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凝聚智慧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说,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生都会受用无穷。一个民族具有热爱阅读的追求与渴望,这个民族就会充满智慧和希望。今天,让孩子们“亲近母语”,明天他们就会“书香中国”。
我们小学分校特别重视儿童阅读素养的全面提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把儿童阅读看作是一种素养,而不是简简单单一种技能。近两年来,我校小学分校积极开展了儿童阅读校本课程以及古诗文经典诵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初步形成了语文课程改革的特色。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认为:对儿童阅读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童书推荐和编辑还需进一步深入,阅读教学策略还需多元化,对儿童阅读的评价还需变革。小学阶段,我们要努力促进儿童阅读从
“学习阅读”向“通过阅读来学习”的转换。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这枚硬币上,阅读不是该面对哪一面的问题,而是应该考虑他是否能够成为这枚硬币本身的组成部分,或者是否能够优化铸币过程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努力,架起“儿童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桥梁,让儿童阅读为写作服务,为语文学习服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诵读经典,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的开展正是立足于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我校主流文化建设之上,依托开放的社会环境,从小学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征出发,引进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及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将母语文化和语文教学融为一体,为学生营造精神家园。让师生一起,家校一起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共同构建民主、和谐、厚实的学校文化。
二、国内外同课题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内许多知名的童书阅读推广人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林博士组织开展的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儿童文学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验》都积极倡导开展班级读书会,专家们和各合作研究区校对班级读书会的组织和开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先后在全国召开了四次班级读书会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将儿
读经典的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