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伦理学”课程小组实践汇报手册
“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黑客”问题的伦理研究
2013年5月
小组成员:
陈秉烜 **********
陈佩玲 **********
陈园林 **********
黄恺莹 **********
凌晨 **********
倪文婷 **********
夏雨 **********
余凤仪 **********
目录
3
3
3
3
4
4
5
——问卷调查 5
问卷设计思路 5
5
观察法——论坛观察 10
公告与声明 10
11
访谈法 12
12
13
Hacker Zhou访谈记录及感悟 14
16
17
17
17
18
19
红客现象 19
背景介绍 19
具体分析 19
资源共享现象 20
矛盾来源 20
处理方法 21
5. 意见与建议 21
6. 附录 22
调研问卷全文 22
问卷结果 23
访谈提纲 24
受访者版 24
访员版 25
报告进程与组员分工 26
报告进程 26
组员分工一览 26
组员联系方式 26
“黑客”一词是由英语Hacker音译出来的,如今大多指精通各种编程语言和各类操作系统,泛指擅长IT技术的人群、计算机科学家。他们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而产生成长。
黑客所做的不是恶意破坏,他们是一群纵横于网络上的技术人员,热衷于科技探索、计算机科学研究。在黑客圈中,Hacker一词无疑是带有正面的意义,例如system hacker熟悉操作的设计与维护;password hacker精于找出使用者的密码,puter hacker则是通晓计算机,可让计算机乖乖听话的高手。
根据开放源代码的创始人“埃里克·S·雷蒙德”对此字的解释是:“黑客”与“骇客”是分属两个不同世界的族群,基本差异在于,黑客是有建设性的,而骇客则专门搞破坏。
黑客原意是指用斧头砍材的工人,最早被引进计算机圈则可追溯自1960年代。
黑客一词在圈外或媒体上通常被定义为:专门入侵他人系统进行不法行为的计算机高手。不过这类人士在hacker眼中是属于层次较低的cracker(骇客)。如果黑客是炸弹制造专家,那么骇客就是恐怖分子。
黑客(hacker)和骇客(cracker)根本的区别是:Hacker们建设,而Cracker们破坏。
1. Never alter any of the systems files, except for those needed to insure that you are not detected, and those to insure that you have access into puter in the future. 绝不修改任何系统文件,除非你认为有绝对把握的文件,或者要改那些文件是为了使你自己在以后更容易的再次进入这个系统而必须更改的。
not share any information about your hacking projects with anyone but those you'd ,除非此人绝对可以信赖。
3. When posting on BBS's (Bulletin Board Systems) be as vague as possible when describing your current hacking projects. BBS's CAN be monitored by law (电子公告板)时,对于你当前所做的黑事尽可能说的含糊一些,以避免BBS受到警告。
use anyone's real name or real phone number when posting on a
应用伦理学课程小组实践汇报手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