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美德,伴我成长
一个甜美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心灵的宽容,融汇成文明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文明在哪里呀?文明在哪里?文明在人们的心间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书香第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千百年来,文明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故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科技信息时代,文明礼仪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成为做人的真谛,那么,到底什么是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互相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于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素质的彰显。文明礼仪涵盖的方面多之又多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等等。说到国与国之间的文明礼仪,我想到一个小故事——“晏子使楚”
(1)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关闭城门,挖了五尺来高的狗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晏子不卑不吭,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他的话很明白,楚王只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楚王若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最终,楚王顾及颜面只好打开城门。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2)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人无能。面对楚王又一次对自己和国家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一次回敬楚王: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说齐国无人?然而又一本正经地贬低自己,从而达到了再次贬低楚王及楚国。表面上似乎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王,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3)楚王讥笑齐国人没出息,来齐国偷盗,而晏子举了一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再用同样的道理证明,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就做了盗贼,也是因为两国水土不同罢。
齐使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晏子使楚”中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退为进;类比说理,用这些方法抨击楚王对自己的不礼貌行为和对自己国家的侮辱。通过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懂得国与国之间文明礼仪起到的作用博大精深,你的言行举止代表着你的国家代表着一个民族的道德修养,当你的话语不礼貌或尤为严重时可能会带来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我们只有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文明美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