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岭南的贬官文化 ——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主讲人:张其凡
暨南大学教授
一缘起
(1)岭南的范围
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两广和海南
(2)岭南的环境
气候炎热“岭南天气卑陋,气蒸溽,而海南尤甚。秋夏之交,物无不腐坏者,人非金石,其何以能久?”
瘴气“予至之日,适又甚焉,素巾满郊廛,丧鼓连昼夜,故老言数十年无有也。尝于苍埃白雾中怪鸟正飞而堕,鸡豚狗彘正行而颠仆,问之他人,则曰:‘发瘴然也。’”
(3)岭南的经济情况
唐宋时期,人口密度非常低,地广人稀。农业生产,粗放经营。即便相对发达的广州地区,耕作也“往往卤莽,一犁之后,无复用力”。
宋时全国十八路,按行政级别可分成三等五个级别,其中广南二路都为末等:
宋代路分等级表
等级
路分
一等一级(重路)
一等二级
河北、陕西、河东
成都府路
二等一级
二等二级
京东、京西、淮南
江东、江西、湖南、湖北、两浙
三等(远小)
广东、广西、福建、梓州、利州、夔州
2. 岭南贬官溯源
岭南第一个贬官是谁?
“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2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第二年,又“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唐代以后,岭南一跃成为最重要的流放地。
据统计,唐代仅贬流广东有史籍可考者,流人近300人(次),左降官近200人,其中皇亲国戚37人(家),宰相49人(次),还有一批高官名士等。
一个例子可以看出唐代岭南贬官流人人数之多。武则天长寿二年(693年),遣酷吏万国俊按察岭南流人謀逆事,万国俊到了广州后,遍召流人,置于别所,矫制赐自尽,流人一起号哭称冤不服。万国俊于是派兵士将流人带到水边,以次加戮,三百余人,一时并命。尽管这里说的是流人,但想必也包含了不少贬官。
?
(1)岭南在宋代贬官最为集中
远恶州军,南恩州、新州、循州、梅州、高州、雷州、化州、宾州、容州、琼州、万安军、昌化军、吉阳军
史弥远“新恩”
英州“人间生地狱”昭州“大法场”
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和宋代所处的多元政权并立的外部环境有关。
宋代整个岭南地区的贬官,仅见于史籍者,即有400多人次,湮没无考者,则更是不计其数。陈瓘戏言:“岭南之人见逐客不问官高卑,皆呼为相公,想是见相公常来也。”苏轼自岭南北返,至大庾岭,也赋诗慨叹:“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中国古代岭南的贬官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