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自然》读书笔记
香港清水《游学自然》
流水学习法
Flow Learning
一
唤醒热忱
二
集中注意力
三
直接体验
四
分享启示
只要记着整个体验,学习过程也该是充满欢乐气氛的,只要带给参加者(尤其小孩子)一个讯息:大自然里处处充满惊奇与美,让他们有继续探索的动机兴趣便很好了。
带领原则
1)
少教导,多分享
看见自然世界里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色彩缤纷的花草树木,千变万化的昆虫鸟兽,人们会不由自主的问:啊!那是什么?
面对这样的情况,除了先了解﹑接纳自我个人之限制外,也要懂得分辨发问者提出的动机﹑需要。
有些人提问只是出于一种赞叹,并非真正很有兴趣往深处探索,如果你就此滔滔不绝向他灌输资料,那是没意义的沟通。
给予发问者适当的引导,或主动发掘寻找答案的机会﹑空间,比轻易地回答他一个直接现成的答案要具意义得多。
又,在回应的内容上,亦可注意,除了书本上能找到的知识,技能外,你能在当时当地分享些什么有意思的东西?而那是除了你之外,没人能轻易替代的?比如是你对自然的爱,你对各种生命深刻独特的
观察与体会?
这里不得不引用卡森的名句:“我真诚的认为,不管是对孩子,又或是对想要引导孩子的父母来说,知识的重要性远不及感受一半。设若资料是种子,日后可以成为知识与智慧,则印象与感受就是沃土,种子必须在其中发芽生长,童年就是准备土壤的阶段,一旦情感已产生,对美的感受,对未知而新鲜事物的欣赏兴奋,对万物的同情悲怜,赞叹与爱,我们就会想去认知这些让我们产生情感的事物。”
记着,大自然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沉静地送给我们一切所需要的教导。
2)
善接纳,多感受
不同年纪,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在进入大自然时,会有很不同的反应。
接纳包容人的差异,也能适时跟自然的各种变化相合应,适切地给予回应﹑引导,随缘顺心地带领活动,接纳一切可能呈现的结果,当中除了必须有一颗温柔灵敏的心,也确实需要不断积累经验。
3)
把握当下
把握当下人们的兴致所在,配合大自然的奇妙安排,很多时候要比预设的活动要更具神采。
4)
多看﹑多听﹑多嗅﹑多触摸﹑多感觉
鼓励大家多用身体不同感受接触自然,取替一般以知性角度的了解方式,是回归根本的开端。
至幼儿阶段,人们都是以最本能的各种感受去探索世界,他们对世界各种样都是那样好奇,不单以眼睛去看,也对其他感官接受的讯息十分敏感。他们会以手不断抓东西,渴望接触,也对声音触觉灵敏,在幼儿附近发出不同声音,他们会注意的听,更甚是,在某个阶段里,他们总爱把每样东西都放到嘴里去,这也就是他们对世界的强烈探索欲望。
对世界,对生命,常保有一种探索,好奇的感觉,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
人在渐渐长大,被家庭社会各种规条熏染下,反而会逐渐丧失本有的不同知觉机能。
孩子能够比成年人在自然中发掘更多乐趣,奥妙,大概与彼此用作探索的“工具”“精神”不同有关,成人很多时候对事物景象之欣赏与探究,都习以为常地停留在头脑(理性)部分,未有重新真正开放身体所有感官去接收﹑感受,并且,很多时候更会被过往的经验﹑观念所蔽障,难以保持清纯的心灵状况去接收……
5)
制造愉快的学习气氛\经验
欢乐愉悦的气氛能更容易激发起积极正面的力量,也更能唤起人们内在光明善良的一面。
作为带领者,如能有一颗心,似夏日山中
游学自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