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模式
第一节林业的内涵、特点、属性
一、林业的内涵
我们认为林业是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林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提供了生态环境和各种社会服务,促进了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同时林业具有产业属性,它能提供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必须的各种林产品,促进了物质文化和经济建设。通过林业的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环境、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的特点
1、系统性与多样性
林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林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和要素构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外,系统也影响其他外部的系统,同时受其他外部系统的制约。
林业多样性种类
效益的多样性:林业具有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效益,效益的多样性直接导致了产品的多样性。
所有形式的多样性:森林(林地)为国有或集体所有,林木可以个人所有。
体制、机制、经营模式的多样性。
2、产业性和公益性
3、可再生性
4、要计划性
(1)林业效益的多样性与经营的复杂性;
(2)林业经营周期长;
(3)林业经营不确定性;
(4)社会对林业需求的不确定性;
(5)现阶段森林经营管理理论尚未成熟;
由于森林经营管理的研究对象是森林资源,它存在以上极其复杂的特点,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所涉及的领域又相当广泛,研究时应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的理论。
三、林业的属性及其必要性
1 林业的属性
(1)地域上的辽阔性
林业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是不可移动的区域自然资源,它的存在极其功能是有边界的,即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要求在区域或全国范围有比较均匀的分布。
(2)社会广泛参与性
林业的发展,一方面继续产业化的方向,通过建立速生丰产工业用材林基地和对森林的集约化管理,使森林的生产力不断提高,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朝着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更多地注重林业对改善人民生活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是一种公共财产,任何人都有权利参与管理。
公众是森林资源各种效益的直接受益者。
公众的消费行为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直接影响。
公众舆论能直接影响决策者的行为。
公众参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和决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整体性
包括林业的整体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森林经营的整体性。
A、林业的整体性
由于专业细分使我们对林业整体了解不足,从各自领域解释林业,造成整体的支离破碎和资源浪费。
B、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既结构、功能和变化的整体性。森林的功能取决于森林的结构,结构合理功能发挥的好,相反,森林的功能发挥不好,甚至没有功能。
森林经营管理. - 森林经理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