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
3月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Vol. 30 No. 2
第
30卷第
2期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Mar. , 2001
费尔巴哈
“人的本质”试析
邓晓芒
X
(武汉大学哲学系
,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是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
以感觉主义或感性直观作为自己的根本原则。由于费尔巴哈未能汲取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因此
,它具有一
切狭隘的感觉主义所共有的缺陷。费尔巴哈要么在说明人的感性本质和或自然本质时陷入他自己所反对的庸俗唯
物主义
,要么在说明人的超感性本质或超自然本质
(人的精神和社会性
)时陷入唯心主义
,或者说
,他必然陷入
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同社会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内在矛盾之中。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理论的矛盾
,在马克思的立
足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新世界观当中得到了真正的克服。
关键词
:费尔巴哈
;人
;人的本质
;感觉
;直观
;实践
;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
: B516. 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022529 (2001) 0220005208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核心是关于人的本质的学
都是十分必要的。
“人的本质”观点
还是对于加深
因此,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最初出发点只能是感觉
论,是对黑格尔抽象思辨的批判。正因为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的这种感觉论的背景,
他看来
,
说。恰恰是在这个最关紧要的核心问题上
,他表现
出最尖锐的思想矛盾。揭示和分析这一矛盾
,无论
对于说明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实质
,他对黑格尔的“人
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
,
基督教的本质无非是异化了的人的本质。
的本质”的批判便带上强烈的感性直观色彩。他认
的批判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首先是从
批判黑格尔对人的本质的唯心主义观点中建立起
来的。
费尔巴哈与黑格尔哲学的决裂
,表现在对黑格
尔的主观主义以及理性主义的批判两个方面
,但在
开始则更着重于用感觉论和直观经验驳斥黑格尔的
抽象理性的思辨。在标志着他第一次完全站到唯物
主义立场上来的《黑格尔哲学批判》
(1839)一文
中
,他着重揭露了黑格尔的逻辑学与感性直观之
间、思辨的“纯存在”与现实的存在之间的尖锐对
立
,揭露了貌似从“感性确定性”出发的“精神现
象学”也不过是“现象学上的逻辑学”
,即不过是
同样的抽象概念体系。从时间上说
,费尔巴哈对黑
格尔抽象思辨的批判要早于他对基督教神学的批
判
;从逻辑上说
,建立自然主义的人的本质的学说
也正是费尔巴哈揭示基督教的本质的前提
,因为在
一、对黑格尔
X收稿日期
: 2000201218
为自我意识是一个“凭借抽象为媒介的实体
,因为
是一个可以怀疑的实体。只有感觉的对象
,直观的
对象
,知觉的对象
,才是无可怀疑地、直接地确实
存在着的”
[1 ] (P170)。黑格尔的抽象假定了
“人以外
的人的本质”
,它“缺少直接的统一性
,直接的确
定性
,直接的真理。
”[
2 ] (P105)在黑格尔那里
,自我意
识是人的一切精神活动的最高抽象
,它能动地“异
化”出一切内容
,自身却是一个没有具体内容的纯
粹独立的“主体”。费尔巴哈则指出
,“自我意识”
不是别的
,正是感性的人的属性
,决不能把
“人”
这个名称翻译为“自我意识”
, “因为旧哲学的自我
意识是与人分离的
,乃是一种无实在性的抽象。
”
然而
,也恰恰由于费尔巴哈在根本出发点上这
种感觉论和直观的色彩
,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
义时
,对黑格尔的“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
定辩证法”的
“伟大之处”视而不见
;他只看到
“黑格尔哲学使人与自己异化
,从而在这种抽象活
动的基础上建立起他的整个体系”
[2] (P105) ,却没有
看到这种“异化”所包含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内容
,
作者简介
:邓晓芒
, (19482),男
,湖南长沙人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系兼职教授。
用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人的本质,
固然是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的出发点和基
础,但也不能把费尔巴哈的观点等同于18世纪法
国唯物论的观点。实际上,费尔巴哈对把人与自然
界其他事物,把人与机器混为一的观点也是不满
义的基础,反之,在实际的理解
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