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学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Ⅰ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临床医学(英语班)、麻醉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
【课程代码】11100713
【学时学分】34学时 1学分
课程简介
机能学科包括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将此三门学科的实验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形成的一门综合实验学科——机能实验学,是我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成果。机能实验学包括两部分:机能学基础实验和机能学综合实验。机能学基础实验是通过经典的生理学实验,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术和方法,熟悉和掌握各种实验仪器和手术器械的使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结果分析、实验报告等,为学习机能综合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安排学时:34学时
学分:1学分
教材:科学出版社《医学机能实验学》第3版孙艺平邹原主编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蟾蜍坐骨神经干实验
(一)目的与要求
。
,学会分析、辨别和测量动作电位,加深对兴奋性、动作电位性质的理解。
,了解神经兴奋传导的速度及其测定方法。
,理解可兴奋组织的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
。
。
。
掌握: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记录方法,传导速度和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兴奋性变化的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所持续的时间。
熟悉:神经纤维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与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区别, 刺激伪迹与动作电位的区别;阈值与阈电位的区别。
了解:两栖类动物的坐骨神经是混合神经。
实验二电刺激与骨骼肌收缩的关系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一)目的与要求
,观察刺激强度对骨骼肌收缩幅度的影响。
2. 观察刺激频率和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机体在自然状态下肌肉的收缩形式、产生机制及其生理意义。
3. 观察蛙心起博点和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了解两栖类动物的心脏起搏点为静脉窦。
,理解不应期、期前收缩、代偿间歇。
(二)教学内容
—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
。
4.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并做出关系曲线图;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的关系并做出关系曲线图。
掌握: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熟悉:暴露蟾蜍心脏的方法。
了解:蟾蜍等两栖类动物的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特点,辨别坐骨神经的走行、腿部肌肉的名称和解剖位置及张力换能器的使用。
了解: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实验三人体实验
(一)目的与要求
1. 学习间接法(袖带法)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观察正常情况下,某些因素(体位、运动等)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掌握人体正常血压及脉压的标准。
2. 学习ABO血型的鉴定方法,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掌握ABO血型鉴定原理。
3. 学和测量方法
机能试验学Ⅰ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