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案例
——给学生创造展示的平台
背景介绍:这个教学实例发生在(2008年5月)我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20章《数据的分析》的一个复习内容中的一个小剧情。这一整章都是针对数据的处理的,在生活中很常用,当时出示这个练习主要是看学生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可是在教学中却波澜壮阔!我有着18年教学数学的经历,在教学中经常会引发了一些问题,但通常不被我们重视,:怎样才能迎合学生的心,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民教师。
主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等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一个优秀的“导演”,“一切为了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是每一个教师的理想,我们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多供学生展示的平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他们去探究,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扶”他们一把,给以正确的指导与点拨。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细波微澜,进而推波助澜,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关键词: 发展平台探究收获
情境介绍:
我在《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的复习课上,出示了下面这样
一个题目:某校八年级(1)班、(2)班各有49名学生,两班在一
次数学测验中的成绩统计如下:
班级
平均分
众数
中位数
方差
八年级1班
79
70
87
八年级2班
79
70
79
(1)请你对下面一段话给予简要评价:八年级(1)班的小刚回家对妈妈说:“昨天的数学测验,全班的平均分是79分,得70分的人最多,我得了85分,在班里可算是上游了!”
(2)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对这两个班的测验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和以往一样,我先让几位学生对这张表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了一些基本信息,然后我请另一位同学阐述对(1)的看法,她很干脆地说:“因为八年级(1)班学生成绩的中位数是87分,也就是说有一半学生的成绩达到或者超过了87分,所以小刚考了85分在班里算不上上游!”
她在表述的时候,很多学生边听边点头,表示了赞同。但就在这时候,教室里突然冒出一句:
“老师,你以前不是说85分以上的算优秀吗?”
我一瞧,又是那个“调皮蛋”,他看到我在看他了,索性又站起来了。
“老师,难道一个班的学生一半考了100分,我考个99分就算下游了吗?”
我点头,对他表示了一丝赞许:“那么你认为应该怎么评价呢?”
“我认为,从班级排名次看,小刚的确算不上上游,但从考试分数看,他可以算上游了,你以前也说我们不应该太注重名次,分数才是主要的嘛!”
许多同学已经拿敬佩的目光去注视他了,而我也微笑地对他说了一句:
“你现在要好好学习,如果将来做老师的话,相信一定会很出色!”我习用手势示意他坐下,没想到他一脸得意地“逼问”:“老师,那是不是我的答案更完美?”
“相比之下,是你的较为全面,我们是应该从两方面来考虑这个问题,大家认为呢?”
“是!”
“咦,你怎么还不坐下啊?”
“老师,我还想讲第(2)小题呢。”他竟然舍不得坐下了!
“好,那么,请你继续!”
他静了静,似乎宣告他的表演即将开始。“
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