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为金融理论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创新
摘要]行为金融理论是目前西方国家金融研究的前沿理论,它对现代金融理论提出了挑战和质疑,并在客观上完善和修正了现代金融理论。行为金融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
ssbbWw
在dd dtt. com从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理论内容三个方面。
[ 关键词]行为金融;理论创新;现代金融理论
一、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
1952年,马柯维茨发表了《证券投资组合选择》一文,被视为现代金融理论的开端。在其后的25年中,现代金融理论得到了迅速发展,产生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期权定价模型(OPT)等著名的理论模型,基本上形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本框架。现代金融理论通过理性原则对金融市场的行为作了理想化的假设,加上严密的数学推理与表达,为金融决策提供了逻辑简明、高度提炼的公式指导。然而,随着金融市场中出现多的不能用现代金融理论解释的异常现象,模型缺乏实证支持并且与现实经济生活相悖,使得现代金融学理论上日趋完美和实践指导上苍白无力的矛盾突现出来。由此,促成了行为金融理论的兴起。
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行为金融理论的最早研究者是美国奥兰多商业大学的Burell教授,他于1951年发表的《一种可用8ttt8于投资研究的实验方法》一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并提出通过构造实验来检验理论的思路,开拓了一个将量化的投资模型与人的行为特征相结合的金融新领域。随后的1967年和1972年,该大学的教授Bau-man和Slovic分别发表了《科学投资分析:科学还是幻想》和《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呼吁关注投资者非理性心理,更加明确地批评了金融学片面依靠模型的治学态度,并指出金融学与行为学的结合应是今后金融学的发展方向。
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Danial Kahneman教授和Amos Tversky教授发表的两篇文章对行为金融学有着重大的影响。一篇是1974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不确定状态www .ddd Tt. com下的判断:启发式法则和偏差》,介绍了由启发式经验法则导致. com的三类认知偏差,并讨论了其对投资者实际8ttt8判断和决策的影响;另一篇是1979年的《期望理论:风险状态www .ddd Tt. com下的决策分析》,正式提出了行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性学说“期望理论”,该理论以更为贴近现实的假设严重冲击并动摇了现代金融理论所依赖的预期效用理论,标志着行为金融理论的真正兴起。
二、行为金融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
行为金融学理论分析了人的心理、行为以及情绪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影响,是心理学和行为理论与金融学结合的研究成果。它通过实验手段,从对人类实际8ttt8的认知和决策行为的研究出发,对现代金融理论进行了反思,但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仍然们的理论片断。其主要研究成果可分为:(1)投资者的认知和决策偏差;(2)期望理论;(3)有限套利;(4)金融异象的解释。
(一)投资者的认知和决策偏差
人们往往 t8. com高估自己的判断力和个人能力,形成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多数人怀有乐观主义(op-timism);人们总是带有自我归因偏差(biased self—a
论行为金融理论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创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