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
——读书心得
大师推介:
1
《人生下半场》这本书非同凡响,甚至可以说是卓越不凡。就我所知,没有任何一本书能与它相提并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真情作序推荐。
鲍伯·班福德是少数几个能把人生焦点由成功转为有意义的罕见例子。本书能教你如何使今后的日子变成人生最璀璨的时光。我希望每个人都能阅读这本充满启发性的好书。——雷伟恩牧师(Dr,Rick Warren)/《标杆人生》作者。
这本书应视为把知识转化为智慧的书,适于理性教育,也适合心灵教育。这样的书犹如凤毛麟角,比那些虚张声势的冒险小说或大胆煸情小说更令人振奋、更有意义及价值。青少年需要看英雄式的探险小说或浪漫爱情小说,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中年人,则需要看这一类令人振奋的精神粮食。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老少咸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凡是展卷阅读此书的人,必定受益无穷。
作者简介:
2
鲍伯·班福德(Bob Buford),美国班福德电视公司的董事长,彼得·德鲁克基金会创会主席。他也创办了“领袖关系网”(work)和“领袖训练网”(Leadership work),训练各界领袖。目前定居在美国的达拉斯。其畅销书《人生下半场》系列,引起强烈反响。
鲍伯·班福德出身寒微,11岁起承担生活担子,14岁时父亲突然过世;31岁时,母亲在一场大火中丧生。在他事业辉煌腾达的日子里,他的优秀独子又突然因意外事故过世。生活的不幸,使他在中年以后决定用他的专长、知识、经验及金钱实现人生的永恒价值。自此,他的人生下半场整个翻转过来。
作者用美国足球赛的角度来看自己的人生,三十五岁以前在上半场,然后一些事情把他推入了中场休息时间。现在他正处于下半场,人生的下半场应该是人一生的黄金时代,事实上,可以成为个人的「文艺复兴时期」。
如果上半场是追逐成功,下半场则是达成意义的旅程。球赛的胜负取决于下半场,而不是上半场。
最终成功会失去它的魅力,意义才是人们真正追求的东西。
有些人一生从未进入下半场,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下半场的存在。社会上一般人认为,进入不惑之年后,人生就开始老化、走下坡;「年长」与「成长」是不能并存的,甚至是互相抵触的。我并不认同这个想法,也希望帮助你超脱它。
本书缘起:
3
内容简介
作者的父亲去世后他们举家搬往德州东部的泰勒镇,向泰勒镇公所申请当地第一家电视台的执照。虽然有种种的困难,加上当时文化的阻碍,但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母亲终于在一九五四年十月得到了KLTV电视台的执照。
三十年间,他们从泰勒镇的一家电视台扩展到美国许多州一系列的有线电视系统,建立了班福德电视公司,每年的成长率是百分之二十五。
商业界是每天证明自己、肯定自我价值及智能的地方,是展示才干及见识的舞台,是个不需有爱心、可以强求别人的世界,并且容易衡量。
心灵在两个层面运作,一个是理性──接受那些看得见、可以衡量的事物;另一层面是超理性──接受那些与理解力相冲突的事物,那是属于神的境界。
作者认为自己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充满纷扰和繁忙的世界,汲汲营营的生意,跟着股票市场暴跌暴涨来算积分,是镜花水月的世界,总有一天会消失,另一个世界则是令人向往的永恒世界。
4
人生下半场
本书框架:
5
上半场
中场
下半场
三个部分
第一部上半场
第一章聆听上苍轻柔呼声
第二章倒转的决定
第三章探索及自助时期
第四章成功恐慌
第五章找到活水泉源
第六章“罗斯,再会!”
第二部中场
第七章检讨得失
第八章你相信什么
第九章长到真正要你做的事
第十章从成功到有意义
第十一章找到中心点且留在那里
第十二章留在场上,但调整策略
第十三章重叠的曲线
第十四章跃入深渊
第三部下半场
第十五章人生使命
第十六章再度驾驭
第十七章健全的个人主义
第十八章活到老,学到老
第十九章尊重外界
第二十章全力以赴
第二十一章 50/50的提议
匆忙的上半场
在上半场可能没时间去思想一生要怎么过,匆匆忙忙的念大学,坠入情网,结婚,开始工作,尽力往上爬,积聚财富,过个舒适的人生。在上半场你疲于奔命,可能站在胜方。但迟早有一天你会开始扪心自问:人生不过如此吗?
在上半场,我们被两个巨大的力量拉扯着,渴望花时间与家人相处,但也渴望全力投身在发展事业上,难怪我们听不见那呼唤我们做更美之事的轻柔微声。
大部分在上半场的人,都成为离心力的受害者。在他们生活周围有许多需要关照的事:家庭、工作、社会活动、专业发展、娱乐、副业等等。若要达成这些目的,就必须有快速的人生步调。不久之后,生活转盘的离心力就把他们摔到圆圈的边缘,与他们的真我越离越远,那时,就失去了控制。
《人生下半场》读书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