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元债券市场交易模式选择论文.doc中国美元债券市场交易模式选择论文
摘要:自2003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简称国开行)在国内第一次成功发行美元债券以来,美元债券的二级市场建设就成了市场各级参与者讨论的热点问题。虽然目前国内美元债券存量只有国开行的5亿美元五年期债券,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国内对美元债券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如何建立完善的美元债券市场,尤其是二级市场,已成为当前债券市场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借鉴国际债券市场交易模式的发展经验,)最具代表性。1988年,意大利财政部为了改变国内债券发行成本高、融资能力差的局面,采取了很多措施提高政府债券的流动性以增加债券的吸引力。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建立了交易商制度,要求债券交易商在一级市场承担承购义务,在二级市场上连续进行双边报价。为了对交易商二级市场的行为进行实时监管,意大利财政部和央行共同创建了基于电子交易平台的大屏幕市场(MTS),这正是组织形式为场外市场,交易方式为报价驱动的交易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MTS已成为很多台,被15个国家的500多个用户采用,每天现货交易量约为250亿欧元,回购交易量约为500亿欧元。
三、目前国内债券市场交易模式的选择
对于国内的情况,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债券市场(简称交易所市场)的债券交易是集中的撮合交易,即采用场内市场的组织形式,指令驱动的交易方式。而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主要通过交易双方询价达成,即采用场外市场的组织形式、报价驱动的交易方式。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最近几年两个市场无论是托管量还是交易量都在增加,而银行间市场发展较快:,,市场成交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数据银行间市场数据来自中国货币网,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量数据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从市场的发展看,债券交易还是主要集中在场外市场中进行,尤其是随着双边报价商制度的完善并最终推出做市商制度台支持下的、以报价驱动为主导的交易模式发展。
四、对国内美元债券二级市场组织形式和交易方式选择的建议
从国际的经验和国内市场的发展方向来看,国内的美元债券交易应该沿用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模式,采用以电子交易平台支撑的、以报价驱动为主导的方式进行。
(一)以电子交易系统作为为达成交易的平台,有利于市场信息汇总,有利于提高交易和监管效率
虽然目前在场外市场中,电话或传真等传统方式仍在交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随着电子和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交易系统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通过电子交易系统,报价、成交和其它市场信息能够实现高效率的集中,这对提高场外市场的透明度,提高交易和监管效率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就是一个成功例子,通过全国统一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了报价信息和成交信息的有效集中,使得市场在价格发现、央行货币政策意图传导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交易系统提供的不同报价方式(如匿名报价、小额报价、双边报价等)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交易需要,提高了市场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
中国美元债券市场交易模式选择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