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中地理 2-2地球的表面形态(第3课时)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
。
【重点难点】
重点: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P40—41页填空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岩浆喷出地表即为,其熔岩物质的堆积常常形成、等多种火山地貌。大地由于而快速震动称为,其结果往往造成地壳和。
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表现形式: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搬运、③________和固结成岩等。
(2)主要动力来源:流水、风力、冰川、波浪等。
(3)对地表影响:其结果使地表趋于④________。
(1)侵蚀作用:⑤____________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⑥____________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⑦____________内力抬升、风力沉积、流水侵蚀——千沟万壑。
(2)沉积作用:、泥沙沉积形成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沙粒沉积形成⑩________,埋没村舍、道路、牧场,带来流沙危害。
二、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修建梯田,⑪____________等。
:毁林开荒,⑫____________
【规律总结】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与五种外力表现形式的共同作用密切相关,其中流水和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的影响最为普遍和常见。
作用因素
作用过程
对地貌的影响
流
水
作
用
侵蚀
冲刷河床,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坡面流水使坡面地表破碎
总体来说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作用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沉积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逐渐沉积起来
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形成山麓洪(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形成三角洲
风
力
作
用
侵蚀
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形成大片的戈壁和裸岩荒漠
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
堆积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速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
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的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巧学速记】
景观示意图记忆常见的侵蚀与堆积地貌
(1)常见的侵蚀地貌
(2)常见
河北高碑店第三中学2012015学年高中地理2地球的表面形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