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创新城市灾害管理机制.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创新城市灾害管理机制
班级:
姓名:
工作单位:
年月日
创新城市灾害管理机制
城市是人类抗灾,防灾的重点,加强城市灾害管理,提高减灾管理水平是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我国70%以上的城市分布在气象、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加强城市综合减灾管理,科学构建城市灾害管理机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灾害管理面临五大问题
1、城市灾害管理模式与急剧扩张的城市规模不相适应
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与经济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危机隐患也在不断增多,原有的致灾因素和致灾源不断外延、激化,新的灾种和致灾源不断产生。同时,多数城市规模迅速扩大,无论城市的内在结构还是表面形态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原有的灾害管理模式中,部门间权责关系不对称,导致各种灾害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界面关系模糊,谁都有责任谁都要有权力负责,结果却是谁都没有负责好。
2、城市灾害管理法律体系不完善
目前,有关城市灾害管理的法律法规主要分散在各种法律、法规和条例中,我国先后颁布和实施了与减灾有关的法律法规30余部,其中《水土保持法》、《防震减灾法》、《防洪法》、《气象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颁布提升了灾害管理的法制化水平,对防灾减灾工作起到了规范作用。但我国防灾法律法规体系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法规体系中缺乏指导综合防灾减灾全局工作的基本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还没有一部综合性灾害管理基本法律,致使
“分灾种分部门灾害管理模式”改革和综合防灾重大决策实施至今缺少法律依据。尽管2007年11月1日实施了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此法旨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但是《突发事件应对法》本身不可能穷尽所有的问题,《突发事件应对法》使用的核心概念是“突然发生”、“突发事件”,但事实上许多灾害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缓慢发生的,却造成严重后果。从总体看,现行的城市灾害管理立法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法律分散性、多元性的状况依然存在;二是不同部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制定的法律法规缺乏整体性,造成法律条文上的重复、矛盾和执行上的不协调;三是防灾减灾领域中许多需要法律调整的问题无法可依,用政策和行政手段代替法律的功能。
3、减灾各环节与整体过程不协调
减灾工作的测、报、防、抗、救、援六大环节构成了减灾的过程系统,只有将各环节统一考虑才能形成合力,实现减灾效益的最优。但几乎所有的城市长期以来对待灾害事故都是重救轻防,以至于在减灾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投入上出现不协调的局面。从灾后援建环节看,虽然城市政府一般都比较重视,通过民政系统的救济等途径对受灾群众的安抚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灾害保障的社会化、企业化动作远远落后于灾后援建工作的实际需求,尤其是保险业的介入还非常不够。地方政府在战胜灾害后的普遍做法是批评与表彰,而没有将灾害产生的原因、发展状态及灾害处理方法、经验教训总结出来,更没有提出在机构设置、动作机制、管理方法上的改进意见,进而推动城市减灾管理创新。
4、政府与公众在城市灾害管理上存在沟通“盲区”
目前,不少城市政府在开展城市灾害管理过程上,还存在政府与公众沟通不畅、沟通不到位、信息不对

创新城市灾害管理机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6 KB
  • 时间2018-03-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