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做“课例研究”
——改善教学行动的探讨
九冶小学 李梅
随着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推进,一个共性的问题日益显著:那就是教育理论的先进与实践的滞后形成强烈的反差,即先进的教育理论不能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教学与研究分离、脱节。为了解决这一共性问题,一个新的教育理念与制度——校本教研开始浮出水面,教学研究的重心逐步下移到学校,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及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正逐步形成,并成为了当前学校发展、教师成长、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从校本教研的过程来看,校本教研没有整齐划一的模式和程序,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因时因校制宜。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顾冷沅教授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课例研究”,给了我们一种启示,一个借鉴。这种模式基于教师个体成长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把教育实践和教师研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倡导基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直接推动教师专业的自主发展。
通过实践比较,我感到“课例研究”教研方式既切合我校和教师的实际,又便于操作和实施,是一个知行统一、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实践反思过程。因此,本学期我将“课例研究”作为自己唯一的校本研修方式。以下三部分是自己的研修过程及探讨轨迹。
第一部分 相关理论学习
一、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
1、“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
2、“课例研究”试图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基点地研究一堂课如何改进,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对于我们改进一类课有所启发,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
3、“课例研究”的实质
(1)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
(2)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涉及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研究课例”与“常规教学研究”的对比
三、“课例研究”的基本过程
1、“课例研究”的过程包括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研究、教学计划、上课、课堂效果的评价(包括同行观察),修改课例。
2、“课例研究”的进行过程:
(1)小组会谈:研究与准备。教师共同为“研究课”做出详细的计划。
(2)研究课1:实施。由一名教师在真实的课堂上讲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3)小组会谈:反思与改进。教师团体聚集一起讨论“听课情形”。
(4)研究课2:第二次实施(可选择)。另一名教师(或同一名教师)在另外的课堂教授“研究课”,其他教师进行观课活动。
(5)小组会谈:反馈与存档。随后教师讨论“听课情形”。
3、“课例研究”基本过程图解:
4、课例研究的过程,无论是备课、观课,还是评课,都应该围绕问题展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
我如何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