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促排卵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少尿、腹水、胸水、电解质紊乱、高凝状态、肝肾功能损害、血栓形成、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14%,%左右。
1、病因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有几方面的原因:由于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反应过度,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一醛固酮系统,使肾素、血管紧张素1、2、3、及其转化酶活性增强,前列腺素分泌增加:促排卵造成过多卵泡发育,雌激素水平过高: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性增强,产生IL等细胞因子增多;组胺、5-羟色胺分泌增加。以上因素都可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OHSS的临床表现。
2、病理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卵巢增大与血管通透性增加。前者主要表现为双侧卵巢多个卵泡或黄素囊肿伴间质水肿;后者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壁受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液体外渗引起腹水,胸水或弥漫性水肿,进而使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栓形成、电解质紊乱、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肝肾血液灌注不足使功能受损以至衰竭,甚至死亡。
3、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1)轻度:E2水平达1500pg/ml以上,B超检查卵巢增大,直径>5cm,双侧卵巢卵泡数>10个,可伴轻度腹张,有的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中度:E2水平达3000pg/ml以上,B超检查卵巢增大,直径6-12cm,出现腹水,总量不超过1500ml,自觉腹胀、腹痛。
(3)重度:在中度的基础上腹水增加,出现胸水,卵巢直径>12cm,或出现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高凝状态、肝肾功能损害等。
4、高危因素
(1)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用促排卵药时有两种倾向,或者无反应,或者反应过度,尤其是卵巢基础状态即表现为大量2-8mm小卵泡者更需注意。
(2)年轻、瘦且矮小的女性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可能与公斤体重的用药量偏大有关。
(3)促排早期即使用大量促排卵药或用药时间延长,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4)应用HCG进行黄体支持使内外源的HCG水平过高,可能会刺激卵巢内的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5、预防
(1)谨慎选择超促排卵对象,警惕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高危因素,敏感者容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2)加强促排卵监测,主要是B超与血E2水平,同时结合血球压积评估血液浓缩情况,及时调整药量。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倾向时,可停止用Gn24-48小时,减慢E2升高速度:对LH水平增高或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应采用降调节方案,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时停用Gn,继续用GnRHa,可加速卵泡萎缩。取卵或取消注射HCG都可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风险。
(3)取卵超过15个者可给予10%白蛋白10-20g加入300ml5%葡萄糖液缓慢静滴,可以扩容并结合游离E2,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
(4)取卵后仍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倾向者不用HCG而用黄体酮做黄体支持,必要时继续应用3-5天白蛋白。
(5)IVF周期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冷冻胚胎可暂不移植,防止妊娠后HCG过高加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6、治疗
轻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