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培训感言.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建筑规划师培训感言

近期,为配合《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的宣贯和实施,帮助各单位有关人员系统掌握新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与强制性条文要求,探讨中小学校设计中的疑难问题和解决方法,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培训学校特举办一期《中小学校设计规范》宣贯讲习班。由规范主要起草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建筑师黄汇主讲。授课中黄教授采用了大量的事例与图片,用一种平等的心态与大家探讨在中小学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充分的调动了所有学员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大家在欢乐中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训过后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设计工作都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从学生和老师的切身角度出发,设计出能适应建筑安全、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需要的中小学校。
据了解,我国1987年编制的《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至今已沿用了20多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在诸多方面的调整和改变,原有的规范标准已开始显露出一些不适应。2007年该规范的修编工作被正式列入工作日程,仅仅几个月后汶川地震便发生了。
突如其来的灾难亟待一份新规范作为重建工作的指导标准。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修编工作已进行了十几轮的修正和意见征询,主讲教师同时也是建筑师黄汇是规范修订工作的第一主编,她也曾是1987年首次颁布这一规范时的五位主编之一。
黄教授首先强调的就是“建筑师要在防灾方面领衔”。她说国家编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之所以要请建筑师参与,是因为这其中有1/3的内容是写给建筑师看的。作为一名建筑师必须要在设计过程中提高抗震的意识,因为一旦设计方案不符合结构安全,往往就要花费成倍的资金去弥补。此次修编的规范增加了结构部分的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对防灾、避难、疏散等方面的要求。各个专业的设计师、工程师都应将防灾问题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特别是建筑设计专业,它作为整个建筑的主导专业要对建筑设计进行总体把控。
据了解,为了给规范的修编工作积累素材,编制组曾分赴国内各省区市选取典型的学校作调研,2008年9月和10月还专门赴日本和我国台湾针对中小学建筑和灾后重建,特别是对抗震避灾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所以选择日本和我国台湾是因为它们近期分别发生过“阪神地震”和“9·21地震”,虽然伤亡率远没有汶川地震高,却分别用了10年和8年进行灾后重建,并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和技术措施。
考察中,建筑师们了解到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约有80%的幸存者是因为周围有学校躲避而幸免于难,而汶川地震则因为大批学校的倒塌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这两组形成鲜明对比的实例给在场建筑师们的内心带来了巨大冲击,强烈意识到必须把安全放在新规范要求的首位。
截至2009年4月,规范已经进行到了第十一稿,并在建筑界和教育界广泛征询了意见,编委们希望5月份能把规范在网上进行公示,以获取更多有益的意见,加快工作的进度,因为新规范越早出台就越有利于保证正在建设的那些学校的设计和施工质量,如果沿用20年前的规范,就将导致刚建完的学校就成为不合格品。
为避免出现这一问题,规范完成修编之前,已由教育部牵头,以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并与教育部直属的几所高校共同合作,针对这次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编制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黄汇应邀作为评审为该导则的编制提供了许多关

培训感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35 KB
  • 时间2018-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