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克和千克.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案秤称物品重量的方法,会看商品包装上的重量标记,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在教学中有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认识“千克”的主观需求,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难点:

,提高小组学习的实效
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建立物体有轻重的观念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质量单位教学的“起始课”,同时又是后续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建立1克与1千克的质量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虽然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质量问题,对表示物体轻重的质量单位也已经有所了解,但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大部分学生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仅靠观察得到,更多的需依靠肌肉感觉来感知,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由此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五袋1千克的物品(铁钉、棉花、法式小面包、苹果、花生)。
    3、5台盘秤、学具(一些小食品、一些2分硬币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做一个背一背的游戏,谁愿意参加这个游戏?师找一胖一瘦两个学生,指名背一背,然后老师再采访这名同学,让这名同学告诉大家,背完他们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说明人是有轻有重的。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些小礼物,我们一起看一看都有什么?你最喜欢哪两样礼物,你能到前面来掂一掂吗,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师:看来物品也是有轻有重的。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物品,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感悟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一)、认识千克。
,让学生猜一猜哪袋最重,师介绍5样物品,让学生再猜一猜哪一袋最重?谁愿意到前面来掂一掂,说一说哪袋最重?产生争论,到底哪一袋最重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知道吗?引出称。
2、课件出示盘秤、磅秤、电子秤、台秤、弹簧秤、天平,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哪见过这些

克和千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43 KB
  • 时间2018-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