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议作文教学与美育论文.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议作文教学与美育论文.doc小议作文教学与美育论文
.. 摘要:在学校美育中,语文美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美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多种多样:透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力、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加强培养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个重要阵地,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作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方法、表现技艺的训练,而且要加强学生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的培养,以发展他们的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呢?
首先..,透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人物美是社会美的核心,人既是社会的产儿,又是大自然的产儿,因此,人的美就包括社会的心灵美(内在美),又包括自然性的形体美(外在美)。但从中学生的作文实际看,他们大都比较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在美,像"长长的辫子"、"水水汪汪的眼睛"等字样在作文中常常出现,而对心灵美却表现不够,甚至会歪曲一个美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确人的重要本质是内在美,不能把目光停留有外在美上。要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教育他们:"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漂亮的外表。"人物美的实质在于理想、情操、道德品质的美。例如,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愚公的形象一直被称为美的形象。《愚公移山》并未勾画愚公的外在形象,他的美在于"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毅然决定"毕力平险"。他挖山的目地是为了开辟道路、方便交通,既利于自己行走,也方便了邻人,因而这种理想是崇高的。
教师要提倡学生写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的人物。契诃夫说过:"人应该什么都美,容貌、衣服、心灵、思想。"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有千百,各种各色。的确有一部分人,不仅相貌美丽,内心也善良,是美的统一,美的楷模。但是,也确有一部分人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还有一部分人相貌漂亮,而灵魂丑恶。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以相貌的美丑来作为判断人物美丑的标准,而要通过观察人物言行来看他是美是丑。因为人物的内在美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美、语言美表现出来的。
美的人物不仅仅是指那些英雄人物,在周围普通人的身上也都有美的闪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美的人:忘我劳动的工人、农民,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认真听课的学生,礼貌待客的服务员……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普通人身上发掘美来。
提倡描写心灵美的正面人物的同时,也不排斥写心灵丑的反面人物。因为生活中既有美,也有丑。只是中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美与丑。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认清美与丑,从而歌颂美的,批判丑的。
其次,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力。中学生一谈起自然风光美,认为杭州的西湖,泰山的极顶是美的,长江的汹涌澎湃是美的,而天天目睹的环境却是一无美处。学生写《初到校园》,因感知不到校园的美,便在施工的现场凭空添上一个枝叶繁茂、花香四溢的花圃。这说明,他们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还很不够,而这种能力需要多次有意识、有目的地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美具有极大的透发力。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得到美的享受,激起表达美的愿望。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去观察、交流感受。观察自然事物的美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形式的美。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内容和

小议作文教学与美育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8-03-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