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历史教育
学时 36学时
学分 2学分
编写说明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先秦史专题》课程是在《中国通史》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做为中国断代史的先秦史是中国历史的源头,这一时期所创造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讲解先秦史,目的是深化学生对中国上古史的认识,使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为培养学生从事历史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报考硕士研究生和撰写学位论文奠定基础。
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历史教育专业本专科人才须具备较深入的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本校系的教学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本大纲。
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先秦史研究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以难度大而著称,而做为选修课,此课程学时又较少,因此在编写此大纲时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宗教观念、民族、社会生活和家族形态等主要方面入手,注重重大理论研究,注重学界最新学术成果和学术动态,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类型:
名称:课堂讨论;
主要内容与要求:以分组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索先秦时期的王位继承制度,使学生独立地、较为深刻地理解各种继承制度的不同特征与优缺点;
学时分配:2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表
章节序号
学教学
分
环节
名称
课堂讲授
讨论
实验
其它
课程设计
小计
一
第一讲导言
2
2
二
第二讲先秦史史料
3
3
三
第三讲中国境内的古人类
1
1
四
第四讲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文明形成问题
3
3
五
第五讲中国古史分期与夏商周社会性质问题
3
3
六
第六讲先秦时期的文字
4
4
七
第七讲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政体
3
3
八
第八讲夏商周三族源流问题
4
4
九
第九讲先秦时期的继承制度
2
2
十
第十讲先秦时期的家族形态与家族制度
2
2
十一
第十一讲先秦时期的社会习俗
4
4
十二
第十二讲先秦时期的学术思想
3
3
十三
第十三讲夏商周断代工程概况
2
2
总计
34
2
36
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与试卷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和讨论等情况,占综合考核成绩的15%;试卷成绩为期终书面试卷考试,占综合考核成绩的70%。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无教材;
主要参考书: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青铜时代》(人民出版社1982年)
顾颉刚《古史辨》(中华书局1981年)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2、3、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年)
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二、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讲导言
教学基本要求
本讲是《先秦史专题》课程的首讲,通过本章教学,达到以下目的: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专
先秦史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