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来自教育
计算机学院 07110902班卢兵兵
拿到这个话题,本以为有好多话要说,但却无从下手,于是我鬼使神差的翻到了百度百科找到了“教育”这个词。教育的基本解释: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由此可见,教育是与社会,与一个国家的现状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它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国际竞争的新形势,2010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20字工作方针和“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需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纲领的突出之处在于“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这二十字方针是一个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总体要求。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内容,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实现两大战略任务的重要保证。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十一大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七大,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这表明党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得以正常进行的正要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到来,我们古老的应试教育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实施素质教育,而创新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要进行创新教育,根本的目的是要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改革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把促进公平作为是社会
形势政策课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