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2、 辍耕之陇上。3、 奉之弥繁。4、 侵之愈急。
5、 子孙视之不甚惜。6、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 汝识之乎?
8、 可以知之矣。9、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10、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11、余之力尚足以入。1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1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1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16、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17、顷之,烟炎张天。18、蚓无爪牙之利。19、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20、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2、夫晋,何厌之有。
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宁许以负秦曲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何功之有
三、判断“之”在文中的意义。
一僧欲1之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2之应。久3之,此僧以箪食瓢饮4之助至南海,夸5之于唐僧:“此何难6之有?”唐僧曰:“汝7之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8之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9之乎?”
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 自以寿不得长
3、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 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6、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 宫之奇以其族行 8、 农民以鬻子者
9、 无以,则王乎! 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 不赂者以赂者丧 12、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3、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4、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15、不以此时引纲维,尽思虑 16、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7、请其矢,盛以锦囊 18、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9、余船以次进 20、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1、高祖以圣武定鼎 22、以相国守代
23、以资政殿学士行 24、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5、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6、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7、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8、木欣欣以向荣 29、 作《师说》以贻之
30、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1、背晋以归梁
32、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赵亦终不予秦璧
,则游者众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三、判断“以”在文中的意义。
“秉烛夜游,良有1以也。”若2以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3以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4以书卷为伴,弃夷5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6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7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8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9以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10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11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虚词以、之、因、其、为、焉结合课文练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