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指导
一、考查特点:
哲学核心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为辩证唯物论(物质观、意识观、规律观),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
近年来,山东卷在非选择题设问中,多采用“单元标题或课题标题”表述限定范围,因此复习中也要从这一角度为学生明确知识范围。如: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唯物论+认识论;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改革;“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另外,试题设问角度会向着微观化、具体化、深度的方向发展,因此也要注意具体原理的把握。
三、典型例题:1、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依据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答案】①追求真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珠算价值的认识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发展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珠算价值的认识是与特定时代特征、科技发展状况相联系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对珠算价值的认识从计算价值到价值质疑,再到教育、启智新价值的深化,体现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无法回避而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材料一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党顺应国内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会议
认识
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
十五大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十六大
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七大
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大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高二哲学主观题指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