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论文811214142让正能量入驻农村中学历史课堂
摘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当中正能量的作用,对于正处在成长关键阶段的初中生人格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正能量教育是着眼于当前农村教学落后现状而出现的教育方式,将正能量教育作为农村中学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初中学生健康的人格素质。正能量教育是初中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学历史课正能量
正能量”本是物理学名词,在这里“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农村历史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培养出国家需要的正能量学生。尽管农村教学设备简陋,我们农村基层的老师和学生都不应该自暴自弃,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教学设备上的不足,用正能量战胜一切阻碍我们学习的步伐。为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农村历史老师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正能量。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因此,我们老师在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时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教师走向学生”,才能真正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正能量。
那么,我们老师就得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例如学习“北方民族大融合”一课时,在讲到孝文帝改革措施时,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效果的正能量。我们可以这样设计教学: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要求这些小组学生围绕着“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并派小组中的代表将他们分析归纳、总结好的内容进行板书,我们老师只需要对他们所作的结果加以评析和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效果正能量。
利用农村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能量。长期以来,历史课被学生看成是死记硬背的无趣科目,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是一种煎熬。为了摒弃学生的这种错误想法,我们老师应该结合当地农村乡土资源创造性地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能量为目的,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我们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庭、邻居、社区等生活空间的变化入手来引用资源,突出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给予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许多乡土史资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亟待我们农村中学历史老师去搜寻、整理和开发。我们调查的主题可以多种多样,如“乡村房屋样式改变形势”“乡村景观形成研究”“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乡村的发展”等。我们在讲授新课时也可以适当拓展历史知识范围,随时穿插一些乡土内容,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学生身边这些生动的乡土资源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正能量。
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正能量。让学生充当教材中的历史人物角色,体验历史情境,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感,进而达到培养历史思维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并且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正能量。角色决定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语言的活动,因此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又与教材相关的角色
历史教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