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3.7民俗文化.doc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十七民俗文化
(一) 传统文化艺术
1 迎圣驾、接神游
改革开放以后,传统风俗文化和宗教活动逐步恢复。
恭迎圣驾,喜接神游是我乡春节后正月十二到十四最为隆重热闹的传统活动。寨门、厅门贴上对联:
横批:恭迎聖驾上联:迎聖驾家家纳福下联:接神游户户吉祥
在祖祠前广场右侧, 搭设神坛,迎接圣驾,正月十二接请老爷出宫,神坛富丽堂煌,老爷玉色金身,仪容威严,案前灯烛,满堂祥光,卓上供品,钦表敬意。善男信女,虔诚烧香膜拜。
正月十三一早,老爷出巡,鸣锣开道,锣鼓喧天,礼炮之声,响彻云宵,十分热闹。队伍排列,几百米长,各式彩旗、条幅、横批、各款服装、旗袍、礼服光彩夺目。
寨中新婚、添男丁,备彩旗一对,参与迎圣驾、接神游等游艺活动。
正月十四,傍晚点然火墩,鞭炮齐鸣,村里的男丁手提灯笼,恭迎圣驾回銮。
2 戏剧、武术、民乐、猜谜语、舞蹈
潮剧、民乐、猜谜语、舞道等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群众文化生治。寮东村先后都有开展有关活动,活跃传统文化艺术气氛,使寮东村充满朝气、活力。
戏剧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本村曾经组建潮剧团,聘请宗亲南溪艺人前来指导排演,演出传统潮剧<<哪吒闹海>>、古装潮剧<<苏六娘>>片段等。
也曾组织戏剧、相声、话剧等文艺演出,活跃乡村文化生活,配合政治形势教育。
武术
因先祖出过武进士,乡民尚武。全村有很多人会舞弄拳棍,四步破竹、掘田戽水,无人不晓。高峰时,练舞场所有好几处。七房二后裔迁居榕城西湖东门附近润园乐苑仍保存练武健身古今多种棒棍器具等。

民乐
寮东乡老寨有几间乐间,继承潮乐传统,拉弦弹琴吹笛,爱好者勤学苦练,技艺高超,各显才华。
现新寨正座,定期集中爱好者,以炎平、永成、创光、旭生、佩龙等爱好者为主,拉弦弹琴吹笛等合奏。
有娱乐传统的家庭有:近代汉及公后裔映山、国清、岳田等;若浩公后裔:勋厚、创光等;学荣公后裔:冕山等;学显公后裔:凤规、素规、旭生等。
潮州大锣鼓
潮州大锣鼓,是潮乐的部分,在组建潮剧团时配备的。现本村大锣鼓存放于祖祠,祭祖、迎圣驾、接神游时采用,增加声势,营造气氛。
猜谜语
猜谜语是中华民族自古代以来的智力文化艺术活动,一般在春节至元宵节之间开展,有时报纸杂志也有刊登。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寨祠堂(祖祠)作为学校时,曾连续几年在春节期间开展猜谜语活动,村老干部名立(永字辈)族亲多年负责猜谜语工作。有一猜谜语能手——归国华侨二十四世祖子松,绪字辈,最后比较难猜的部分,大部分都被他猜中。
舞蹈
舞蹈是文艺演出的节目,是人体动作艺术,是社会娱乐和交往中一项高尚的文体活动,也是民众喜好的健身娱乐活动。过去在学校、青少年之间展开。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健身保健知识普及,精神文明生活意识增强,民间自发组织跳舞健身活动,在各地普遍出现。早上跳舞,晚上跳舞,广场跳舞,街头跳舞,多种形式,各种时间都有。青少年跳舞,中老人也跳舞。近几年来,本乡村有组织的、也有自发地,形成多种舞蹈活动,活跃乡村文艺气氛。


3 照片选登

(二) 婚丧喜庆习俗
婚姻礼俗
婚姻是毎个人的终身大事。旧时婚姻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为正统。联婚过程须行“六礼”,婚姻方定。<<周•礼记>>记载,“六礼”:
纳采。由媒人介绍,男家遣媒到女家提亲,如女家同意,婚姻便可筹划。
问名。男家在女家答应议婚后,遣媒到女家提亲,如女家同意,婚姻便可进行,问生辰,合时日。
。男家合婚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定亲)。
4 纳征。两家决定婚姻(定亲)后,男家择日备聘礼聘金往女家(行聘),男家家长(祖辈或父辈)具拜帖于女方家长,一般拜帖、物帖各一。女家受礼后,回礼、回帖。礼品名称均取吉祥,取双忌单。
5 请期。就是男家把迎娶吉日即“课笺”告知女家。女家则按“课笺”中各事项做好岀闺前的准备,如上笄(梳妆)、整容(“挽面”)、岀闺上轿吉时及应回避事项,通知有关人等。
6迎亲。就是迎娶新娘的仪式,这天男家要设酒席宴请亲戚朋友。迎
亲前一天,男家备礼品,礼帖(十二版帖)送往女家,表示对女家的敬重
和谢意。十二版帖可谓是最高的礼节,由男家尊长(祖辈,父辈)主帖与女家尊长(祖辈、父辈、兄长),新郎则具帖致女方长辈及新娘兄长,其中有寨众帖(封送门仪金)表示对女方乡寨的尊重。帖放帖盒内(寨众帖在上,再拜帖,物帖)。女家受礼后回礼回帖,并把陪嫁妆奁(草头、五色种籽、衣物、首饰)交男家带回。
迎亲这天,男家备花轿。(现多用小车)新娘头戴文明花冠,穿着红衣、红鞋,由尊长牵上轿,并做“四句”,伴娘阿姨陪同前往。新娘岀闺门及上轿均要泼石榴花水;寨门贴“麒麟到此”或“凤凰于归”。花轿起行时“撒番包

3.7民俗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447750
  • 文件大小2.41 MB
  • 时间20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