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二)
1)切断电源,侦察火情
电缆发生火灾,灭火人员赶到现场,应立即切断其电源,然后按先断上面、再断两边、最后断下部的顺序切断其他电缆的电源。同时,迅速组织火情侦察小组,深入内部查明火灾情况,为采取正确的战术措施提供依据。在侦察中要注意查明各支线上火势情况,以避免在战术措施上出现漏洞。必要时,可由熟悉火灾现场情况的专业技术人员做向导,实施侦察。
2)堵截包围,阻止蔓延
电缆发生火灾,有可能向各支线和用电装置单元通路蔓延。在这种情况下,火场指挥员要首先将优势力量部署在火势蔓延的主要方面,采取堵截包围的方法,与火势针锋相对,阻止蔓延。同时,将其他灭火力量部署在各支路处,阻止火势继续蔓延。
3)贯彻速战速决的原则,近战灭火
火势控制后或火势较稳定时,须根据现场灭火器材情况,实施近战灭火。在进攻时采取前攻后掩强行推进,抵近射水。同时组织梯队轮番交换,分进合击,及时消灭火灾。
4)防烟、防毒、防触电
进入电缆隧道或主电室等部分扑救火灾时,由于电缆内的浓烟有毒,活动场所有限,且有可能存在残留电压,所以灭火人员须佩戴隔绝式氧气呼吸器,穿戴绝缘手套和橡胶绝缘鞋。有条件时最好采用双级离心喷雾水枪,既可以扩大扑救面积,还能够减轻浓烟对扑救人员的影响,减少触电的危险。灭火人员的身体要防止与电缆线芯或电缆金属包皮等接触,防止触电。
在扑救过程中,灭火人员的身体各部位要防止与电缆线芯或电缆金属包皮等接触,以防触电。如不能及时切断电源,灭火人员使用喷雾状水的方法扑救时必须保持水压在5kg/cm2以上,人与带电体的距离必须大于3m,并待水雾化正常后,才能喷到起火的带电体上。
5)可采取窒息灭火
电缆发生火灾,如果有条件可将电缆通道口或通风口封堵,采用窒息方法灭火。如果电缆火灾面积较小、发现及时,义务消防人员可以使用1211、CO2、干粉等灭火器作为灭火手段扑救火灾,这也是扑灭电缆火灾的关键环节。
二、防爆通用安全技术
(一)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在生产方面的通用安全要求
、烟花爆竹生产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国务院令第302号《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明确指出,地方政府领导人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安全生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应由政府主要领导出面,亲自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相互配合,取缔非法的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制止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单位继续生产,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及时发现和取缔非法生产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的活动。
对那些有合法资质的生产企业,也要进行全面安全整顿。整顿中采用安全评价或危险评估的方法,对厂址、布局、厂房、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凡是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的,要限期整改;在限期内整改不合格或无法进行安全整改的,坚决予以关闭。
、烟花爆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教育和安全技术教育
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生产工人应纳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范畴。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特种作业是对操作者本人,尤其对他人和周围设施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业。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生产工人的作业符合这一定义,而且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多数属于乡镇企业,技术力量较薄弱,有相当多的企业经营人安全法制观念淡薄,难以保证安全技术培训的落实。因此,有必要将烟花爆竹生产工人纳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范围,采取集中培训、统一考核的方法,取得操作证者才能上岗操作。
、烟花爆竹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和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对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价和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明确要求,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均有明确规定。
特别是今年年初颁布的国务院令第397号《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第二条规定:“国家对矿山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企业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生产活动。”该条例第六条指出:企业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有13项,其中第十项是“依法进行安全评价”,第十—项是“有重大危险源检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第十二项是“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中第8款也指出:“加快全国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尽快建立国家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的应急救援资源,建设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