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内容
自我血糖监测—SMBG,血糖监测的基本形式
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长期(2-3个月)血糖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反映2-3周平均血糖水平
动态血糖监测—CGM,血糖监测有效补充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常见缩写词的各种名称:
DM: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
IDDM: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Ⅰ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
青少年型糖尿病、免疫介导型糖尿病
NIDDM: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Ⅱ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
成年型糖尿病、迟发(继发)型糖尿病
SG:serum glucose BG: blood glucose 血糖
GLU: glucose 葡萄糖
※ IGT: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糖耐量损害(异常、低减) ※ IFG: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空服血糖损害(异常、受损)
※ FPG:空服血糖※ 2h-PG: 餐后2小时血糖
WHO于1980年提出并于1985年修订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 2小时血糖≥;这个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应用了十多年,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 诊断的敏感性太低:以空腹血糖>,则80-%的餐后2小时血糖>;若以餐后2小时血糖≥,则新诊断的患者中有61-69%的空腹血糖<。
(2) 应用这个标准,多数患者在诊断前已出现多种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在明确诊断前10年实际上已有并发症,在诊断时有29%的患者有视网膜病变,37%出现微量蛋白尿。
WHO糖尿病新标准(1999)
一. 。
二. ≤空腹血糖<。三. 糖尿病诊断:
a、有症状患者不考虑进食和采血时间,血糖≥。 b、空腹血糖≥。
c、 OGTT 2小时血糖≥。
符合上述任何一项,次日复查后即可确诊。 WHO的专家们相信,采用新的诊断标准,会早期发现糖尿病,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及社会的负担。
我国全国糖尿病协作组的意见(2001)
WHO提出的新标准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同时认为,OGTT有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了不漏诊早期的糖耐量减低患者,OGTT后2小时血糖作为必要的诊断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应该保留。
1999年10月正式采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版推荐诊断标准(待废除)
诊断
条件
静脉(全血)
毛细血管
静脉(血浆)
糖
尿
病
空腹
≥
≥
≥
服糖后2h
≥
≥
≥
糖耐量受损
空腹
<
<
<
服糖后2h
~
~
~
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
~
~
~
服糖后2h
<
<
<
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
1. 糖化血红蛋白A1c≥%。或
2. 空腹血糖FPG≥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或
3. 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 mmol/L。或
4. 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 mmol/L。
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3。
跟过去相比有两个方面的进步:,,更多人纳入糖尿病范畴,得到早期诊治。
糖尿病高危人群诊断标准
1、年龄≥45岁;体重指数(BMI)≥24者;以往有IGT或IFG者;~%之间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和/或甘油三酯(>)者
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
5、年龄≥30岁的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大婴儿(≥4kg);有不能解释的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
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