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写
作
背
景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年8月28日, 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的爱“索句”(求诗),毛主席手书《沁园春雪》赠给他,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了解写作和发表背景,有助于领会词所表现的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发表。诗人柳亚子读后写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况余子呼?”
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有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大圣乐”等。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诗词较量
1945年8月28日上午11时许,毛泽东肩负着民族的希望,同周恩来、王若飞,在蒋介石的代表张治中、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来到延安机场,乘飞机前往重庆。……
9月6日,毛泽东拜访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即结识的老朋友柳亚子。柳欣喜异常,赠诗一首:
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
柳亚子向毛泽东索要诗作,10月7日,毛泽东在红岩村手书旧作赠送给他,便是那首著名的《沁园春·雪》。柳亚子得到毛泽东的题赠后,不胜赞叹,深感毛氏“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手,况余子乎?”因而忍不住“效颦技痒”,次韵相和。
同时,他还特意邀来亲朋好友,一齐欣赏,使这首词被人们辗转传抄,不胫而走,很快轰动了重庆山城。后来,在重庆公开发表,并在词后按语如下:“毛润之氏能诗词似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据毛氏自称则游戏之作,殊不足青年法,尤不足为外人道也。”蒋介石看到此词,起先是不信。蒋介石并非纯是一介武夫,当年也曾作过诗。1926年的《江西日报》创刊号上曾发表过他的一首贺诗:
祝《江西日报》诞生
蒋中正呀!好革命的怒潮呀!
呀!这掀天倒海的潮流,竟已仗着自然的力,挟着它从珠江来到长江了。……
呀!好革命的怒潮啊!呀!好革命的势力!
虽然白话诗不如古体诗蕴含隽永,虽然蒋介石当时还是革命阵营中的一分,但他的这首诗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配乐朗诵
容易错读的字词:
分外: 应读(fèn) 不读(fēn)
妖娆: 应读(ráo) 不读(yáo)
稍逊风骚: 应读(xùn)
不读(sūn)
成吉思汗: 应读(hán)
不读(hàn)
数风流人物: 应读(shǔ )
不读(shù)
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素裹:
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风流人物:
预习反馈
1、给下列字注音莽莽( )裹( )分( ) 娆( )稍逊( )( )
2、理解词语
3、提问:上下阕各侧重写什么内容?
明确:上阕描写北国雪景,抒热爱之情; 下阕评价历史人物,歌颂无产阶级
măng
ɡuǒ
fèn
ráo
shāo xùn
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三层:前三句概括之景
中间七句具体之景
后三句想象之景
沁园春 雪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