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概要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中医院
周兆山
大纲:一、养生与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二、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三、中医养生的意义四、中医养生的形成、发展五、中医养生的寿夭观六、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七、四时养生
一、养生与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养生?
就是根据生命的发生发展规律,学习防病保健的知识和方法,主动进行能够保养身心。适应环境,增强体质,增进智慧,延年益寿的实践,这种自觉的强身益寿保健活动叫做养生。
一、养生与中医养生的基本概念
2、什么是中医养生?
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类健康的理论、研究中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方法,并运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保健活动的实用学科。
二、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
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学科,是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综合产物,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包括医学、营养学、心理学、哲学、文学、史学、天文气象学、地理学、艺术、音乐、宗教等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性学科。
二、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2、特点
多元的文化特征
整体动态的养生观念
和谐适度的养生法则
综合调摄的养生方法
实用广泛的应用范围
二、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多元的文化特征
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多元性、包容性,是各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的融合。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是以深厚的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的,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集中了中华文化养生的精髓。在其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诸多因素,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它的基本特征不是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中,而是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哲学,乃至艺术的诸多层面加以综合考察。
二、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整体动态的养生观念
养生实践活动必须适应自然界生命变化的内在规律,使饮食、起居、运动等生命活动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问的移易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平衡调整。
二、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和谐适度的养生法则
中医养生学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强调和谐适度,不偏不倚。
什么是和谐呢?
和谐是一种状态,它是天、地、人的统一整体状态;和谐的本质就是自然,它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结果。和谐也是人体符合自然规律生命的过程。
如何才能保持整体和谐呢?其核心是保持“适度”,避免“失度”。事事和谐适度,体内气血才能不妄动,体内阴阳平衡,才能守其中正,保其冲和,才可健康长寿。不偏不倚,中和适度等都体现了这种思想。
《中医养生学》概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