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风建设.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学风建设的论文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的宝贵财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大学办学水平的根本体现,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和大学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生源素质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提高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学风之意蕴
    、心理学和教育学意蕴
     学,指学习,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风,指风气,具有指向性和渗透性。学风,简而言之,指学习的风气。准确把握学风这一概念的意蕴应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三个层面去理解。从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在认识客观世界、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心理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需要、动机、兴趣、能力等心理特征;从教育学层面来理解,学风是指学习者自觉接受教育、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行为方式,学习者应把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视为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概而言之,作为大学灵魂的学风,是指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风尚和治学方法,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求学治学上的具体体现。学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包括教师的学风和学生的学风两项内容,二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互动发展,共同形成大学的整体学风。全面理解学风的科学内涵,对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自1993年以来,教育部多次发出通知,强调加强学风建设,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总体还比较薄弱。学生的学风方面,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热情以及考风考纪等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的学风方面,大学教师学风浮躁、急功近利、学术领域不正之风盛行已是不争的事实。许多大学教师由于受功利思潮的影响,教学积极性不高,不重视专业素质的提高,缺乏原创意识和
创新精神。学术研究工作缺乏执著,只重学术成果数量不重质量,甚至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有学者指出,有的大学已成为“抄袭大本营”和“复印大本营”。此学风若长期发展下去,大学必将难以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与学术使命。学风建设问题已严峻地摆在每一位不想被时代发展所淘汰的师生员工面前。
   
    正确理解与把握大学学风建设的特点,对于推进学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履行大学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学风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系统性。大学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优良学风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诸方面教育管理的必然结果。从学校层面来看,学风建设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需要凭借学校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与推动,需要干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在学校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优良学风形成的环境。从社会层面来看,大学学风建设还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以及各种社会价值观念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的学风建设。从学风建设的内容来看,学校对学风建设要有总体规划;各职能部门要明确各自在学风建设中的任务、职责及学风建设的实施方法;干部、教师、学生也应

学风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mh900965
  • 文件大小91 KB
  • 时间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