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统治集团向全球推销美元,经历了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这样一个完整的周期。二战的结束,为美元扩张提供了历史机遇。在创造需求阶段,经济援助、提高美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金本位制,是美国统治集团采用的主要办法。
战后最典型的事例就是美国在欧洲实施的马歇尔计划。上世纪40年代末,欧洲要在战争废墟上重建欧洲需要大量资金,美国借助或直接操纵国际组织,采用经济援助的手段有效地扩张了使用美元的地区和领域;70年代后,美国利用拉美国家的经济危机,推出“华盛顿共识”,为美元在全球自由流动扫除了民族国家的政策障碍。更有甚者,美国直接鼓励拉美国家放弃本国货币采用美元作为官方货币。
在金融市场全球化之前,国际实物贸易是对货币需求最旺盛的市场。利用各种名义和手段,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美元的比重,是刺激第三国使用美元,增加购入美元数量的主要手段。美国当局以稳定币值为名,要求世界贸易中的初级商品交易如石油、矿石、谷物等,和大型装备如飞机等,都要采用美元结算。这些在国际贸易领域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创造出上万亿美元的货币需求。有国际评论认为,美国之所以发动伊拉克战争,原因之一就是萨达姆公开要求用欧元作为石油贸易的结算货币。
在全球牢固树立美元的信誉形象,是推动美元进入世界各个角落的需要,因此也就成为美国历届政府共同追求的政策目标。让美元与黄金挂钩,是树立美元形象与信誉的最好策略。亚洲国家对美元的称谓“美金”即是一个典型的印证。在亚洲,人们心目中握有美元就是握有黄金。美国纸币能赢得这么高的信誉,功劳当然要归属金本位制度。问题在于,“美元”变成“绿纸”之后,美国并不纠正人们对美元的盲目崇拜,而是滥用他人的信任,无偿占用他人的财富,使美金成为霸权主义者掠夺别人财富的工具。
认真回顾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不难发现,采用金本位制和放弃金本位制,分别是美国在创造需求阶段和满足需求阶段使用的标志性工具。这两种不同的货币发行制度只是美国政府在不同经济环境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政策工具。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本位制的结束标志着美国进入了充分满足世界市场对美元需求的新阶段。这样的划分,并不意味着美国在创造需求上无所作为。恰恰相反,在新自由主义的强力推动下,金融的全球化、自由化致使全球的金融交易量飙升,推动美国的美元资产不断膨胀,它吸纳了数不清的美钞。金融自由化为美国统治集团借助美元霸权剥夺其他了道路;而无节制地输出美元纸币,就是这种剥夺的核心。
根据美元输出的强度,大致可以区分出这样两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末,为第一个阶段。美国在这30年累计通过贸易赤字输出货币达1万亿美元左右。第二阶段从21世纪开始至今,在短短6年时间内,美国仅通过贸易赤字和预算赤字两项就输出货币达2万亿美元。至于美国到底发行了多少货币,大多数人都说不清楚。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我们只能勾勒出美国发行美元的大致规模:在2005年的国际储存货币中,美元占到70%的份额;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美元占到68%的份额。
美国利用“绿纸”无偿占有他人财富达到空前绝后的地步
美国滥发纸币,以印刷费为代价换取了他人大量财富。如果把美国开展双边贸易所需要的美元视为正常需求的话,放手让第三国之间使用美元从事国际贸易,就是美国无偿占有他人财富的“狐狸尾巴”。由于美国人掌握了话语权,于是人们就只能知道美元作为国际硬通货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多少好处,而不能知道或者明白第三国之间的贸易大量使用美元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好处。其实,明白此道理并不复杂。第三国用美元支付和其他国家的贸易,首先要挣取美元,挣取美元就必须付出实实在在的产品供美国人消费;而美国的全部代价只是维护美国神话并付出印制美元的费用。人们使用美元的数量越大,美国人从中得到的实惠就越大。无论美、不合理的事实。
在此,仅以2005年的世界贸易为例,揭示美国当局利用金融霸权无偿占有世界人民多少财富。,其中 68%是以美元结算,也就是说有 14万亿是用美国货币结算。从中扣除美国的双边贸易3万亿美元,第三国之间贸易总值为11万亿美元。这就是说,第三国为拥有从事11万亿贸易所需要的美国“绿纸”向美提供了等值的商品和服务。虽然目前还无法提供确切的量化数据,但谁都无法否认:任何一个国家得到这样数量的额外好处,恐怕都能活得和美国一样富裕。从这个视角来研究美国社会的繁荣、富裕,人们恐怕不能不对这种繁荣的内生性质产生怀疑。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之后,先后出现了英镑霸权和美元霸权。”英国人以债权人的面目来统治和维持金融帝国的秩序;美国人却在滥发纸币之后,以债务国的面貌出现在美钞
美元霸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