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化学专业论文
题目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学生姓名宫庆玲
专业年级 2010级
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朱宇君
日期 2012 年 11 月 28日
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发展替代能源, 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将积极开发水电、核电, 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据悉, 到2020 年, 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 2035~2040 年,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在寻求能源与经济均衡点的进程中,新能源具有清洁、污染排放少、可再生等一系列优点,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总结目前国内的主要新能源种类及利用方式,分析了国家政策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和导向,阐述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的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我国新能源发电的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新能源,减排,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发展方向;
正文: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日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也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是指技术上比较成熟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而新能源通常是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因此,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都被看作常规能源,而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工业与生活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
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特点:1)资源丰富,普遍具备可再生特性,可供人类永续利用;
2)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
3)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
4)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
5)间断式供应,波动性大,对继续供能不利;
6)目前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一、能源形势和任务
我国传统能源资源并不丰富,尤其是油气资源。据统计, 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4%和54%。相对而言, 煤炭略多, 注定了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只能以煤为主。从2002~2006 年的5 年内, 依靠以煤为主、煤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中所占七成左右的比例, 中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2002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次超过10 万亿人民币,达到102398 亿人民币; 2006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09407亿人民币。在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同时,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02 万亿吨标准煤,2006 万亿吨标准煤。5 年来,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的能源总量的比例确实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是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仍然维持在七成左右,以传统燃煤为主的中国能源结构并没有重大改变。而且2006 亿吨,现有产能加在建产能和新批准发证形成的生产能力已经突破了28 亿吨, 巨大的煤炭产能和燃煤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家的经济特色。与此同时,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40% , 2020 年预计将超过60%; 能
新能源论文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