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炼字题答题技巧
陕西省周至二中惠红利 710406
发表在《考试报》2011年01月14日
古典诗词炼字题答题是高考诗词鉴赏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之一。此类题中有一种考察类型以“第X联中哪个字用得传神、生动,为什么?”的形式出现,学生在答题时得分率相对较低,为此,我想谈谈个人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看第一问,找准传神字。
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
动词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一“卧”字,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形象鲜明,有一字千金之誉。
(2008·全国,12)“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潘大临(《江间临四首(其三)》)
作者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的神态。用
“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就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场面。
形容词
(2008·安徽,12)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谢枋得《小孤山》)
孤臣之“孤”与小孤山之“孤”相呼应,偶然残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志士严重匮乏,比喻贴切,小孤山砥柱中流的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言志。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云高下出商州。(李涉《再宿武关》) “乱”字不仅形象描绘出了一路所见之景,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此时烦乱的心情。
叠韵词
(2007·天津,16)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混。(高启《黄昏延绿轩》)
“葱葱”、“靡靡”写出了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009·山东卷)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杜牧《寄远》)
“悠悠’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用了修饰词的词
(2006·湖南,14)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薛宝钗《咏白海棠》)
这里的“洗”“招”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神韵神态。
(2003·全国)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咽”“冷”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⑤活用的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破峙后禅院》)
诗旨在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抒发寄情山水之胸怀,山光美好而使鸟儿感到愉悦,潭影幽深山使心性感到空灵。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句中“绿”字的运用,被推为讲究炼字的典范。“绿”形容词动用,写出了江南的一片春色。
⑥副词
胡未灭,鬂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南宋·陆游《诉衷情》)
“未”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妇的遗恨。“先”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渡,两鬂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朝延的不满。此三字淋漓尽致地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深情。
(2006·江苏)去年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魏初《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寄北》)
作者用“又”暗示自己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和无奈。
⑦数量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已《早梅》)
古典诗词炼字题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