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主要政党兴衰史
作者: 曾润梅
2008-03-21 18:54:00
国民党当局于1987年开放“党禁”以后,岛内政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迄今已有95个政党登记在册。但绝大多数政党实力薄弱,无法在全岛性的选举中获得5%以上选票(台湾“宪法”规定,只有得票率在5%以上的政党才有资格参加“不分区立法委员”的分配),基本不能在政坛中发挥作用,因而处于名存实亡状态。目前在岛内政坛发挥重要作用的政党主要有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和台联党,一度走势良好的新党和“建国党”仅在政坛有过短暂的影响力。
国民党
从“家天下”变为在野党
1949年底,国民党在内战中彻底失败后被迫逃往台湾,并一直以“执政党”身份在台湾地区执政长达50年之久。在2000年3月的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改选中,国民党因内部分裂惨遭挫败,一夕之间丧失执政权、沦为在野党,前途如何,就看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
一、蒋介石:“反共”、专政(1949-1972年)
为了将台湾建设成“反共复国基地”,国民党逃台之初除了将在大陆实施的专制独裁统治全面复制到台湾,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措施。
一是“改造”政党。蒋介石一直认为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组织涣散、党纪荒废、党员堕落”,因而有必要对逃台后的国民党进行全面改造,但这一名为“卧薪尝胆”的改造变成了蒋介石排除异己、加强统治的游戏。经此“改造”,阎锡山、何应钦、孙科、白崇禧等在大陆显赫一时的党、政、军界实力派人物一一被排挤出决策圈,在大陆叱咤一时、系首领陈果夫、陈立夫兄弟,更是一个病死,一个远走美国养鸡度日,使国民党成为真正清一色的“蒋家天下、蒋家党”。
二是搞“白色恐怖”。国民党逃台之初,岛内人心惶惶、动荡不安,为稳定局势,加强对岛内民众的控制,国民党不仅于1949年5月颁布了“戒严令”,并陆续出台了30多种与之相配套的法令,厉行“党禁”、“报禁”、严禁各类政治活动,全面“清共”、“肃共”,被国民党当局冠以“匪谍”、“共党人员”名义秘密处决及入狱者不计其数。与此同时,为加强思想文化领域的控制,国民党当局还大力扼杀自由、进步思想,制造了无数的冤假错案。雷震、殷海光、柏杨、李敖等一大批知识分子不是被抓去坐牢就是被暗杀。
三是“反攻大陆”。蒋介石败退之初,始终把“反攻大陆”作为其基本政治路线,不仅不断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时间表,还集中一大批反共分子,前后研究出了1000多种“反攻方案”,并组织大规模的“游击武装”,不断侵扰祖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区,还利用大陆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紧张、中印边境战争、越南战争等时机筹划“反共复国”,但大多在祖国大陆的反击下以失败告终。
四是开展土地改革。为制止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国民党当局被迫从1949至1952年在台湾实行被称为“德政之一”的“土地改革”,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从而刺激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缓解了经济危机,同时也稳定了政局。
二、蒋经国:“政治革新”(1972-1988年)
进入1970年代后,面对中美关系逐步走入正常化、岛内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等内外困境,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启动了“政治革新”。
1971年9月21日,第26届联合位,同时把台湾当局从联合国及其所属的一切机构
台湾主要政党兴衰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