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统计学.ppt卫生统计学
第一节意义及基本概念
意义
卫生统计是研究居民健康状况以及认识医学现象数量特征的重要工具,是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行医学科研设计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过程。
包括:健康统计、卫生服务统计
总体与样本
总体与样本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种类:有限总体、无限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要求:有代表性。
抽样原则:1、随机化原则
2、样本量适当原则
3、同质的原则
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
分层抽样、整群抽样。
个体与变量
个体:个体即观察单位
变量:个体的某项特征测量所得的指标称变量。
变异:个体间变量值的差异。
参数:总体的指标。
统计量:样本的指标。
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值、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的差值。
分类:a系统误差:产生原因、特点
b随机误差:
随机测量误差:产生原因、特点
抽样误差: 概念、原因、特点
不可消除,可以测量, 可以控制
概率
概率(P)
必然事件 P=0、P=1;
随机事件 0<P<1
小概率事件:P<<,
小概率事件原理:现实中小概率事件一次不可能发生
频率(p):样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
A 计量资料:
B 计数资料:无序资料
有序资料---等级资料
医学统计和卫生统计中的几种资料类型
变量类型
变量值表现
实例
资料类型
数量变量
定量
(具体数值)
身高(cm)
计量资料
分
类
变
量
无
序
二分类
对立的二类属性
性别:男、女
计数资料
多分类
不相容的多类属性
血型:A、B、O、AB
有序
多分类
类间有程度差异的属性
(等级资料)
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高中
基本步骤
确定目的
计划和设计
收集资料资料来源
(日常资料、专题调查、实验研究)
收集方法
核查资料,整理资料(按量整理,按质整理)
分析资料
卫生统计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