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实习报告
班级地信111班
姓名沈建峰
学号 201118020122
成绩
第一部分地物的反射光谱采集与处理
一、实习时间:
2013年12月23日
二、实习地点:
学六310实验室、学校内
三、实习目的:
1. 学习地物光谱的测定方法;
2. 认识常见地物光谱反射率的规律;
3. 绘制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通过野外测定地物光谱反射率,认识不同地物的反射光谱特性及其变化规律
四、实习工具:
便携式地物波谱仪FieldSpec RS3,记录表格,白板
五、实验内容:
利用野外光谱仪采集水、土壤、植物、建筑材料等地物光谱数据,输出并整理数据。
绘制不同地物光谱曲线,并运用导数、植被指数、红边、绿峰等方法处理并分析各地物光谱特征。
六、具体实验步骤:
首先确定需要测定的地物类型,任何不同地物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光谱特性,都可以作为测定目标。如:草地、灌木、乔木、水泥地、大理石地、水体等,植物还可以分为健康与不健康的,叶片还可以是成熟叶、嫩叶、枯叶、红色叶、黄色叶、枯叶、树枝等等,水体也可以分为无污染与有污染的。
确定测量时是采用顺光、逆光或顶光,然后放置标准板,标准板的位置应该与地物的位置一致。
3、测量条件:
室内测定:
植物叶片:叶片被采下,立即带回室内进行测量。
土壤:干燥的各类型土壤,装在玻璃皿备用。
室外测定:选择晴朗无云,风力较小,视场范围内太阳直接照射,当地时间10:30-14:00间进行测定。
4、纪录测量目标基本信息及环境参数
对测量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对测量环境条件进行详细描述。例如:对植物来说,应记录植物的生长季节、生长状况、管理措施等。
做观测笔记,包括天气状况(日光情况、云量、能见度等),地表状况(阴影程度、开阔程度、周围物体等),观测和记录人员的姓名等。
5、安装仪器并观测地物反射波谱
(1)仪器准备:
①完成光谱仪、计算机之间的接线,检查各种插头和各设备间是否正确连线,电源供电是否正常,试验仪器运转是否正常。
②打开参考板盒盖,检查是否水平。
③完成光谱仪的观测时间设置和其他有关设置(文件保存目录、文件名等)
(2)测量步骤:
①室内:光源照向参考板(白板)进行优化(optimization);
室外:记录开始观测的时间,将野外光谱仪的进光孔垂直向下,测量反射参考板不遮阴反射辐亮度,
②测量暗电流;
③测量目标反射率;
④记录结束的时间。
(3) 要求每种地物记录观测值5次。
病虫害
黄色叶片
枯萎叶片
绿色叶片
水泥
干土
湿土
石头
砖块
七、观测结果
1、反射波谱曲线的绘制:以波长(350nm~2489nm)为横轴,反射率为纵轴,地物反射率观测值取平均值,画出光谱反射曲线。如下图:
绿桂黄桂病虫害桂枯叶
砖块水泥干土石头
湿土
八、结果分析
1、对多个地物的反射光谱曲线特征比较分析:
水泥和湿泥土的反射率明显比其他的地物要低,而且这两种地物的反射率曲线都是很平缓的,没有明显的波峰和波谷。
另外关于不同状态下的植物的反射率的情况如下:枯萎的叶片反射率明显比其他状态下的植物的叶片的反射率高,没有植物特有的植物光谱反射率曲线,而绿叶、黄叶、和病虫害的叶片都是具有类似与一般植物的发射率曲线,但是在细节上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黄叶和病虫害在764nm处的发射率低于正常绿叶,其原因是黄叶和病虫害的叶片在叶绿素含量上低于正常绿叶。
干土和石头的反射率曲线也是类似与水泥和湿泥土一样没有很大的区别。
根据上图一阶段的微分可以知道,在704nm中波峰有明显差别,可以用作区分各个地物的明显波段,类似的还有1358-1412,还有1825-1884nm,
第二部分遥感影象判读与制图
一、实习时间:
(1)实地考察:12月25日;
(2)遥感影象判读与制图:12月26日。
二、实习地点:
(1)实地考察:浙江农林大学;
(2)遥感影象判读与制图:室内。
三、实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次实习掌握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方法和步骤(判读标志、判读方法、判读步骤、转绘方法);理解水体判读(地貌、河流、湖泊)、地貌判读(地形形态、流水地貌)、植被和土壤判读、居民地和道路判读等地理要素目视分析的一般方法。通过本次实习要求同学们学会判读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并利用相关软件绘制土地利用专题地图。
四、实习材料和工具:
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及周围区域遥感图像TM和SPOT、ERDAS IMAGINE、ArcGIS软件。
五、实习内容:
(一)12月25日实地考察:
要求:写出TM和SPOT图像上各种地物的目视判读标志,并结合考察过程总结目视判读的方法与步骤。
(二)12月
遥感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