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首届教学设计大赛参赛稿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张琪
2010、12
“认识图形”单元备课首页
教材: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单元:第2单元
总课时数:3课时
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
“空间与图形”领域在第一学段安排“图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按照“体——面”的编排体系,课标的要求是先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是在此基础上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本单元教材分两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是通过观察一些常见几何体上的面,以及用几何体上的面画平面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第二段是通过折、剪、拼等操作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第一节课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平面图形,这个内容很重要,这节课的学面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打下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图形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感,为今后的学习作铺垫。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数学活动来体验体会“面”与“体”的联系,从而突破学生认知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入学前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积累,在一年级上学期又
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来教学本单元。这样安排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从学生熟悉的物体上“剥离”出平面图形,突出“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为学生认识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关系积累经验。
低年级的课堂教学组织非常重要,关系到有效教学设计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另外,一年级的小朋友行为习惯还在养成中,本节课的教学中又要提供多数的学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但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将是如何不受其余因素的干扰有序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学习活动的组织评价外还应借助其余激励手段,如:智慧星、智慧果、智慧花等,在教学中要用好(尤其大班容量)。
三维教学目标:
、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认识图形”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正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的名称,能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感知它们的特征。
2. 在从常见几何体上取下比较规范的平面图形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感受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