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襄州一中马志华
一、说教材
1、本课属于必修3思想文化史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单元中的第二课,它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反封建斗争的延续。
启下: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新文化运动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
在教学中要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建构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
2、本课主要讲述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说明了中国人思想领域出现的质的飞跃。
在这场运动中,树立了民主与科学旗帜,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变化,还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风,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
二、学情分析
1、高效课堂追求学生为主体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因而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老师要以饱满的情绪营造一个愉悦的、民主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2、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概括、分析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基本能分清教材中的理论和事实材料,经过认真思考后能大体回答学案中涉及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新文化运动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代表人物以及发展概况。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4、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能力目标】
1、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结合本节内容,理解一定社会文化现象由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原理,使学生进一步认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以此提高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1、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振兴中华而不断追求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
2、从思想的巨大作用来重新审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紧迫感。
四、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内容。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及全面评价;
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五、设计思路
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思维能力提升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
设问:结合图片思考,中国的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目的达到了吗?
上述人物在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学生回顾旧知识。揭示向西方学习的趋势从器物、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文化心理层面,从而引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分析归纳并完成导学案第一个板块。
材料一:1912——1919年间,中均每年开设63家,新增资本1430万元……这时期,外国资本增加有限,而民族资本迅速发展。——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三年以来中国

新文化运动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45 KB
  • 时间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