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荣格与胡适对易经的歧见.tx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国易学风水评论| 荣格与胡适对易经的歧见中国易学风水评论推荐此博客
博客主页相册最新评论留言簿友情链接存档博客管理区北美中文博客荣格与胡适对易经的歧见
07-06-19
04:35:11, 分类: 中国学术随笔自由谈, 易学自由谈
荣格与胡适对易经的歧见
在西方的心理学大师中,荣格()是对中国文化最情有独锺者,他对《易经》给予极高的评价,曾说“《易经》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心灵;几千年中国伟大智者的共同倾注,历久而弥新,仍然对理解它的人,展现着无穷的意义和无限的启迪。”当他隐居波林根时,经常坐在塔楼旁的百年老树下,身边放着《易经》,用芦苇代替蓍草来卜卦,觉得《易经》常能提供他某些出乎意料的中肯提示。
对于尘世间一些不可思议的、奇妙的巧合、灵验,荣格以“同步化”(synchronicity,亦称“共时性”)来解释。所谓“同步化”是指自然事物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心」与「物」之间──内心感知的事件与外界现实会互相呼应,内心的预感经常变成真实,亦即一个人内在主观的心灵状态与外在客观事件中会有一种奇妙的一致性。自然因果律或线性逻辑推演所描述的只是「统计学上的真理」,但它们总是有例外,而“同步化”现象就是这些例外中最值得注意的,因为里面可能隐藏了被人类所忽视的「另一种真理」。
荣格认为,做为中国古典命定论理论源流的《易经》,就是他“同步化”理论的中国先驱。在《回忆、梦与反省》(Memories,Dreams,Reflections)一书里,荣格曾提到在一九三○年代,他和胡适的一次见面:
他兴趣盎然地问这位来自中国的哲学家对《易经》的看法,但胡适的回答却是:「那不过是一种古老的魔法,没有什么意义!」
荣格问他有没有用《易经》占卜的实际经验。胡适倒是提到了下面这个经验:有一次他和一位友人同行,友人告诉他正被爱情所困,两人刚好经过一座庙宇,胡适开玩笑地对朋友说:「你下妨进去求个签吧!」于是两人进庙里求签。
荣格问胡适签诗里的神谕是否准确?胡适不太情愿地说:「的确有点准。」而且胡适基于好玩的心理,自己也问了个问题,然后求签。荣格又问:「那它是否提供你一个有意思的答案呢?」胡适有点犹豫、不自在地说:「哦,也可以这样说,如果你希望做这种解释的话。」
这显然是一次不太愉快的见面与交谈。但多少也表示,荣格與胡适对占卜和《易经》具有截然不同的心态。做为杜威门生的胡适,服膺的是逻辑、理性与实证。从理性与逻辑的角度来看,不管是操作四十九根蓍草、十二粒黑白棋子,或者抽签,其所得的结果就跟掷骰子一样,是机率的问题,「每次都不同」,我们怎么能以其中的「一次」结果来预卜什么未来呢?而即使有一两次看在来似乎可以做「应验的解释」,但纯属巧合,在大量观察下,它们就变成「没有什么意义」了。
而荣格却认为,不管是八卦、灵棋卜、掷杯茭、抽签,虽然无法像自然因果律般「反复验证」,但它们的应验率似乎总比或然率要高出一些,甚至无法用或然率来解释。这表示当事者在问卜时的「心灵状态」跟「外在事件」间有一种超乎自然因果律的“同步化”现象。他感兴趣的是这些少数的例外、个别的事件。
基本上,胡适与荣格间的不愉快是来自「普遍性」与「个别性」间的龃龉。
从某一角度来看,荣格的“同步化”理论──内在心灵与外在现实间奇妙的「意义与和谐」,其实是「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观念

荣格与胡适对易经的歧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rjmy226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5-2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