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中的心灵对白论文.doc美术课中的心灵对白论文
.. 美术课是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灵感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的基本方式之一,因此作为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去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迸发出强烈的求知欲,进而获得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教育的理想境界应是心灵的对白,这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很多问题。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现阶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学生到学校读书漫无目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糊里糊涂地打发时光,学习上松松垮垮、敷衍应付,毫无上进心。细究原因,就是缺乏明确长远的学习动机。因此,加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和培养,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在美术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注重什么呢?我认为,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了解掌握学生的心态才是教学中最需要占领的制高点。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愿与各位同行交流。
一、教师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就是说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动机和心理状态,切实找准教与学的出发点,方能做到有的放矢。初中学生都天真无邪、充满朝气,且正处于学忆力和创造力都非常旺盛,因此,教师要借助于学生的最佳优势,积极改革美术课的教学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进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务实重效,着力抓好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样做既能上好每一节课,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加课堂活动。换句话说,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越深、浓度越大,师生关系就越好,教学效果就能旗开得胜。所以说,教师只有取得学生的信任与拥护,再加之用爱心去教,才能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白的目标,也就能实现心与心的交融。
三、教师要学会理解和应变,不能把美术课中学生高涨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看成是“怪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听到同事们议论:某某学生整天没有严肃时候,嘻嘻哈哈,不专心学习;某某同学到了上课时间就睡觉,一到放学铃响就欢快得像只猴子,包括上美术课大声说话,“无法无天”,没有组织纪律性;甚至还有的学生,你布置的绘画作业他不去完成,偏偏喜欢画一些儿童画,像一些卡通人物之类的,一点也不知道老师布置的作业的重要意义……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老师换位思考,假如我们是学生,我们是否一开始就心甘情愿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何不趁这个机会画一下自己喜欢的人物呢!(这样的时间毕竟很少。)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他们这些做法的积极意义。这就是说教师既要爱护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又要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毕竟
“堵不如疏”,要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使其积极而主动地参与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抱有宽广的胸怀
我们毕竟是在培养人才,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不想让我们培养成一个个“技工”。特别对于绘画来讲,绘画本身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发
美术课中的心灵对白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